4月评课
《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想象自己变成一只虫子后的生活。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充分表现了小孩子神奇的小脑瓜里藏着的不为人知、不为人理解的心思。教学重点是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蒋老师取得了以下效果:
1.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他们进入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去感受、去领悟小虫子的美好。
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经验积累,再通过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多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可以眼中有虫,心里有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要跳出文章找虫子,又要联系课文知虫子,教学时,可以紧紧抓住小虫子的叙述来找小虫子的特点和习性。“蹦蹦跳跳”既是虫子行走蹦跳的特点,又是它高兴时的样子;“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原来这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这显示出了小虫子的小。这小虫子不喜欢鸟,是因为它的天敌就是鸟;它怕被屎壳郎撞伤,怕被螳螂吃掉,怕天牛对自己的脾气不好,这些叙述中,既说明了小虫子自身弱小的特点,也说明了其它几种昆虫的特点,这就增加了文章的容量,读起来就更有趣。
3.针对生字在课文中相对集中的情况,初读课文时,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避免孤立、机械的识记。将生字编入顺口溜中复现,旨在提高识字效平,检测识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