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九月反思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9-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姜倩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首先特别感谢学校和各位老师们在磨课的过程中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并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在教学时我以大问题“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为线贯穿课堂,从“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三方面进行文本解读。“妈妈哪里真美呀?”我抛出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读书,找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三个短语,反复朗读,再带入段落中读。

对于课后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料,学会运用,我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帮助他们归纳,知道描写一种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形容,在后面设计“你见过怎样的头发”时,让孩子们及时运用。

这篇课文生字比较简单,每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设计时我抓住特点,各有侧重。如“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妈妈会怎么哄我睡觉,有的孩子说妈妈会给我讲故事,唱儿歌,所以“哄”是口字旁。这样就从孩子的真实体会自然引到“哄”的字形上。将汉字的识记放入孩子们的生活情境中,无疑更加深刻。

第四自然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我就采取了闯关挑战,出示词串,由词到句,再由句至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里设置一个小的集中识字,由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挑战自己,从而在深度学习下有效识字,收获成就感。流利朗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理解文本的过程,由词到段,以读促识,在读中悟,体会妈妈的劳累。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语言指向不明确,我提出的有些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导致有些孩子不明白我的意思。二是教师的介入太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有限,对于学生资源的捕捉不够及时。

以上是我对于这节课的反思,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姜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