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了六年级组沙莎老师执教的研讨课《What a day》,研讨主题是checkout time板块。作为一名新教师,受益匪浅。
1. 培养学生课堂倾听水平。
每一次学生小组表演完后,沙莎老师根据学生表演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其余同学进行回答。一方面让学生时刻专注于课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倾听者。
2. 问题设计开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出示的2篇日记末尾,沙莎老师都会留白(What a/an ______ day!/I had a/an _____ day!)让学生根据日记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选取合适的形容词填入其中。
3. 课程结构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沙莎老师每一课堂活动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很有层次感。例如,在阅读和排序活动中,沙莎老师提出使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等词进行汇报,这就为后续学生写作中可用连词作出了铺垫。再如,提问学生为何如此排序,引出了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写作,也为之后讲解写作出体部分埋下了伏笔。
4. 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体现教书育人。
出示Mike的日记后,沙莎老师让学生给Mike提出一些建议。有的学生回答做事不可以拖三落四。沙莎老师总结:对待每一件事都应仔细认真。还有最后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日记后,沙莎老师又提倡应保持良好的写日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