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姜倩老师在行课过程中有以下亮点值得我学习:
一、 读写要求高,字词教学有实效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教学过程中,字词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姜老师非常重视字词教学。从板书课题开始,老师让学生一起书空,到“睡”字时,说左边是“目”,右边是“垂”。眼皮慢慢地垂下去,垂下去,人就快睡着了。简单几句话,使得学生在行动体验的过程中,朦胧感受到“中国字”的神奇与魅力。其他生字教学,姜老师在启发学生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时,学生们说出了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老师又自然地告诉孩子们,拼音认读、猜谜语、生活中识字等,都是认字的好方法,只要用心,识字的效率就高了。
二、 朗朗书声在其中,抑扬顿挫韵味浓
本课教学朗读的要求明确,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中都有明确的任务,有的放矢,声声传情。如开始时的听老师范读,感知文章大意,让每一个字都进入你的耳朵,训练孩子听的习惯;听同学分段读,找出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自己读,用声音表现妈妈的很美丽、好温柔和好累等。朗读的形式也多样,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人朗读,有师生合作读等,每一次读,学生都有收获,都有进步。
三、 语言训练巧构建,核心素养重培养
姜老师在教学中,重视语言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如,老师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学生关注到“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模仿说词语()的眼睛。学生说出了“美丽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宝石似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等,总结出可以从颜色、形状、感觉三方面形容眼睛,( )的头发教学也教会学生有效迁移。在语言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语言丰富了,也将找到了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学语言、用语言,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整节课,姜老师完成的踏实,有条理,手势的运用,和学生眼神的交流,得体而恰当,多媒体的运用也是锦上添花,很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