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话题,培养思维的关联性
在导入环节,胡老师创设真实的与主题相关的生活情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图片赏析,提出问题“How is our city? ”学生归纳:“Our city is clean and beautiful but sometimes it’s dirty.”形成鲜明对比。教师揭示本课主线,引导学生to be a city guard。学生尝试从what、why、how 等维度进行思考,形成了结构化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进行语篇阅读的积极期待,明确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聚焦语篇,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读中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信息,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图文结合,提出问题“What makes the city dirty/beautiful?”然后到解决措施,教师进一步追问:“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措施:To keep the … clean, we can/can’t/should/shouldn’t …。在课堂中,胡老师运用丰富的优质提问,引导学生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展开思维性语言认知活动,而后于思维性语言模仿活动中进行意义操练,最终在思维性语言实践中使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三、聚焦内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练习对话之后,胡老师引导学生梳理语篇信息和脉络结构,分析文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文本的现象或观点进行倡议。在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教师通过“What can we write? ”让学生学以致用:What’s wrong? What makes the room messy? What can we do to keep it clean? What should we say to call again? 学生通过写倡议书,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和所学表达方式,在落实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胡老师的课堂通过不断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从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