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接下来,就刘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谈一谈自己的听课体会。
《慈母情深》 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叙述了“我”在家境贫困时,特别想买一本书,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跑到母亲工作的车间去要钱。而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本文很长,共38个自然段。刘老师合理地调整了文本顺序,整合了文本内容,长文短教,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老课新教,亮点多多。
一、词语的魔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聚焦场景描写及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重点品读慢镜头,快镜头,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母亲与儿子的神情。
如“压抑、颓败、噪声、缝纫”,教师与学生在缝纫机嘈杂的声音下对话,学生有了深切的感受后,都可以抓住其中一到两个词语说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为体会下文慈母情深打下基础。
如“褐色、疲惫、龟裂”,这三个词语都与母亲工作艰辛有关,放在一起学习, 抓住不同的细节,再结合母亲的外貌和工作的场景,以及文中“我”的表现,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我”的成长不辞辛劳、甘愿付出的情深意长。
这些重点词语的引入,刘老师用心良苦,颇有深意,教学设计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对教材把握十分准确到位。字词教学,同时聚焦“场景”与“细节”,拉开了课文学习的序章。
二、数字的奥秘
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反复。文中很多句子都出现相同的词语,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可由点带面,结合课后第二题,寻找文中类似的句子,用对比、换词等方式,在不断品读交流中体会作者的用意,关注表达效果。本文的对话几乎都是单独成段,可以让学生关注对话的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语言。
如关注书价是“一元多钱”,询问学生这一元多钱可以买什么?适时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元多钱对这个家庭来说的负担。你得到了你梦寐以求的书时,你是怎么样的心情?梁晓声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如镜头拉到母亲工作的厂房时,多种朗读,分析关注“七八十”,感知了一个闷热,拥挤,嘈杂的工作环境,将语言文字变成立体的的场景。
把几个看似不相干的数字整合到一起,却在无意中帮助学生梳理清了文本内容,文本基调在这几个数字中完全显现。在知道了母亲工作如此辛苦后,却还肯拿出钱给“我”买书,读懂了母爱的伟大。那个困难的年代离现在的学生太遥远,他们大概只能体会到文章要表达的母亲对儿子的爱这种情感,但是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正走进去,却是不简单的。与其费口舌讲故事背景,不如让有魔力的数字带领学生自己去探寻其中奥秘。
本堂课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充分利用《慈母情深》的文本资源,在反复——细节——场景—— 情感上着力,确保了语文要素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