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份评课
发布时间:2021-12-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田敬敬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凭借45段初步体会表达方法,体会麻雀的舍身之爱,老师精心设计了一条主线:老麻雀舍身掩护小麻雀。课堂上,从聚焦“掩护”、到体会“掩护背后的爱”,到最终的升华母爱,很自然、贴切。

   一、有梯度的词语归类处理,为聚焦“掩护”埋下伏笔

一类词,“悄悄地”等叠词的拓展运用;二类词,类比词的理解与带“然”

的词语拓展;三类词,找词语的近义词理解“掩护”等词的意思;四类词,结合图片对新词的理解。文章的大容量的词语以归类的形式展示,各有各的训练点,体现了戴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为后面的文本把握做好了铺垫。“掩护”也悄悄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

   二、凝聚文本,“掩护”架起课堂的支点

   戴老师引导学生用角色法和抓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戴老师的训练点

找得很好,因为老麻雀的“掩护”正是故事的高潮。学生很自然地抓住了“老麻雀掩护小麻雀”这条主线。这样,文本的突破口老麻雀的“掩护”已经找到,那么接下来的体会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三、抓“点”画“圆”,体会“掩护”的意义

  老师紧抓“掩护”这个词语,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流程:读掩护的句子,

圈画掩护的动词,调换掩护的先后顺序,说掩护的全过程,让学生慢慢地体会到掩护背后的深刻含义——是一种母爱的舍身之情。最后的问题更是直扣学生心灵:是什么力量让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是母爱!课由“掩护”这个点出发,画出了“母爱”这个圆心。

  吴老师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体会,可谓是由表及里,用心良苦。引出“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掩护”这一条主线,抓住“掩护”这个词,进行抽丝剥茧的理解和感悟,串出了浓浓的母爱。也让我赞叹戴老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与把握,使整堂课的脉络尤为清晰。

   另外,谈谈我的一点困惑。

  老师在词语归类中有这样一组词:“悄悄地、慢慢地、呆呆地”。戴老师让学生将这三个词填入一个拓展句子中,意图是让学生知道这三个词的不同运用。但我想,这三个词仅仅是学会运用就达到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了吗?

   文中“悄悄地”是形容猎狗发现小麻雀时,是多么有警觉性。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写出了猎狗的虎视眈眈。读到这两个词时,我们如果让学生猜想一下,一只普通的麻雀遇到这样凶猛厉害的猎狗会怎样,学生的阅读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故事最后猎狗“慢慢地,慢慢地”地向后退,为什么是两次“慢慢地”向后退?其实是写出了猎狗的退缩和畏惧。这只猎狗前后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让学生去文中找找答案,原来是老麻雀奋不顾身的掩护吓退了凶猛的猎狗。“呆呆地”形容了小麻雀的无助,说明这时小麻雀需要老麻雀,而老麻雀当时却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水深火热中。为后面的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为老麻雀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的不假思索埋下伏笔。虽然是几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却含有那么丰富的内容。不仅将猎狗和小麻雀的形象展示给我们看,还在对比中衬托了老麻雀奋不顾身的舍身之爱。

   因此,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先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才能与作者对话。然后对教学内容的取材有定位。不至于什么都想教,结果什么也没教。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