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本课是篇科学知识说明文。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自然资源资源有限”、“不能移居” 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 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 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研读悟情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四点。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需要。
1、地球的美当学生在学习这一段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课件出示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看图片, 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 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写在课题后面,再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重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十一月份反思
发布时间:2021-12-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牟小青
|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