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1-12-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素云

听着老师的课,我想到了郑板桥《题兰竹册页》中的一句“何曾粉黛去争妍”。老师的教学语言不施“粉黛”,更不与“争妍”,看似朴实的语言,实则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艺术。话语不多,却字字珠玑。教学中,老师别具匠心地处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逐一突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情感。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凭借45段初步体会表达方法,体会麻雀的舍身之爱,老师精心设计了一条主线:老麻雀舍身掩护小麻雀。课堂上,从聚焦“掩护”、到体会“掩护背后的爱”,到最终的升华母爱,很自然、贴切。

 

   一、有梯度的词语归类处理,为聚焦“掩护”埋下伏笔

 

一类词,“悄悄地”等叠词的拓展运用;二类词,类比词的理解与带“然”

 

的词语拓展;三类词,找词语的近义词理解“掩护”等词的意思;四类词,结合图片对新词的理解。文章的大容量的词语以归类的形式展示,各有各的训练点,体现了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为后面的文本把握做好了铺垫。“掩护”也悄悄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

 

   二、凝聚文本,“掩护”架起课堂的支点

 

   老师引导学生用角色法和抓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老师的训练点

 

找得很好,因为老麻雀的“掩护”正是故事的高潮。学生很自然地抓住了“老麻雀掩护小麻雀”这条主线。这样,文本的突破口老麻雀的“掩护”已经找到,那么接下来的体会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三、抓“点”画“圆”,体会“掩护”的意义

 

 老师紧抓“掩护”这个词语,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流程:读掩护的句子,

 

圈画掩护的动词,调换掩护的先后顺序,说掩护的全过程,让学生慢慢地体会到掩护背后的深刻含义——是一种母爱的舍身之情。最后的问题更是直扣学生心灵:是什么力量让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是母爱!课由“掩护”这个点出发,画出了“母爱”这个圆心。

 

  老师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体会,可谓是由表及里,用心良苦。引出“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掩护”这一条主线,抓住“掩护”这个词,进行抽丝剥茧的理解和感悟,串出了浓浓的母爱。也让我赞叹老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与把握,使整堂课的脉络尤为清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