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王老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是有很大的收获,自己以前学过的平平常常的一篇课文,竟然还能以如此鲜活生动的形象出现,在听课过程中,王老师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课堂具有完整性,导入课文时,从解释课题开始,到最后结束时,仍能回归课题,再进一步理解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让学生们读,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又有了新的认识。整堂课能从课题始,从课题终,十分具有完整性。
切入点巧妙,以“中华不振”为切入点,以此展开对课文内容的鉴赏,寻找文中能够体现“中华不振”的词句,从字里行间去发掘主人公当时心情,从而对文章的各个场景进行梳理,很巧妙。
朗读贯穿整个课题,具有浓厚的语文味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出现的朗读。语文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科,但平时教学中很容易就会忽略了朗读,而只是看书,但王老师在上课却能变着花样去读,比如学生示范朗读、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创设情景再读,形式多样值得学习。
注重方法读迁移,语文读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是方法的学习,王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潜移默化着学习字词要用字典、读文章要注意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这样能让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知识,以后在没有老师或者独自读书时也能够自己完成,完成方法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