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套语文教学杂志,在不断的更新,每一期的杂志都紧跟时代变革,聚焦教育核心理念,深度剖析教材,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识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教法、课例分析、反思等方面呈现各个专家教育教学的智慧。
我现在教的是一年级的语文,属于低年段教学,结合这本杂志,谈一谈我从中得到的几点启发:
一、重情境
书本从人教版改变为苏教版,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在拼音教学的单元每一课都有一副情境图。教师面对教材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成了关键。那么书上的情境图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去观察这幅图片,再鼓励学生去思考图上有什么,让他们能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创造情境的同时又能够锻炼学生说话。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重视情境让学生获得了思考与说话的基本技能,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重活动
低年级学生都有“表现欲”,好胜心较强。拼音这一单元上下来,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大大同小异,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疲劳的心态,上课的内容不足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那么在课上改如何做呢?除了课上经常会用的开火车、指名读、波浪翻滚,还可以经常抽抽词卡,让学生制作词卡,叫几名同学分别拿不同的字母,自己去找一找朋友等方法,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三、重朗读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到古诗文阅读重在体验的观点我很赞同。要丰富读的形式、重视情境体验、在生活中运用这三个维度。要做到丰富读的形式,在朗朗上口中熟读成诵。注重情境体验,在情境交融中感知意蕴,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学活用中深化认知。紧扣画面,洞察古诗美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细读诗歌就会发现诗人对画面的描写与勾勒,鼓励学生运用思维转换的方式,借助景物感知色彩,形成色彩联动之美。可能最后一个层次对一年级学生有点难度,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建立画面感。
以上就是我读完《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