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是进行学校美育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目标要求高,内容多,技能性强,而课时较少,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制订本常规。
课前——
1.认真钻研并熟悉、掌握教学指导纲要和教材体系,明确总的教学目标和各部分内容(唱歌、乐理、欣赏、器乐等)的教学时数比例、基本要求和内在联系,并根据本 校的教学实际,拟定出学期教学计划。
2.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课型(综合型或单一型),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写出教案(应含课题、授课时间、课型、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难点重点处理、教学过 程、教具选择、作业布置等)。从事音乐教学年限不长的教师,更应写出完整详细的教 案,以保证有计划地实施教学。
3.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形体等技能性备课。这是由于音乐学科技能性强,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并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教师的课堂 范唱(奏),不仅要求准确,而且应具有一定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课中——
1.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充分利用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
2.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型特色鲜明,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简明,层次清楚,过渡衔接自然。讲课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
3.讲解正确、明了。无思想性、知识性错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注意各项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实践中掌 握乐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避免机械单纯的技能训练和忽视乐感培养的倾向。
4.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以听为基础,唱为中心,动为手段的整体综合训练,重视审美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
5.教态亲切自然,服饰整洁大方,板书工整简明,写谱规范美观,语言生动简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用普通话教学。
课后——
1.根据每课教学目标,布置部分技能练习,如背唱、视唱、器乐吹奏等,在课堂上抽查。
2.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有良好音乐素质、成绩突出的学生可通过课外音乐活动,个别教学辅导的方式帮助发展其音乐才能;对不重视音乐学科的学生从 思想上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3.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的训练和音乐会、歌咏比赛、音乐讲座等形式。课外音乐活动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应有 计划、有组织、定时间、有成效地进行。
4.音乐课除平时随堂进行适当检测外,应按要求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并记人学生成绩单。考核采用等级制。对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应予鼓励。
5.考核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中。考核内容应以纲要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包括认知、技能、思想情感等方面,着重对学生进行乐感和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应以笔试、面试相结合,灵活多样。考核后,要进行质量分析,根据反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