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静悄悄的思考
——寒假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3-01-30   点击:271   来源:原创   作者:汪雅婷

  在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我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下面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育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爱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常常会感觉到学生学的没劲,教师也感觉讲得没意思,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教材研究不深,没有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至于孩子们有的听不进,有的听不懂,也因此形成了种沉闷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淡而无味的课堂教学,对教材钻研不精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兴奋得起来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它让我谨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努力改进并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搭建发挥发展才能的平台,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