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前,我们新教师召开了一次线上总结汇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做了一次偏离主体,空泛浅显的汇报。在聆听完其他老师的汇报之后,我无比汗颜,并陷入了深深的懊恼中。在此之前,我虽然自知表达能力不尽人意,却从未想过切实的办法去落实改进。这一次汇报活动,无疑再一次为我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逻辑及表达能力敲响了警钟。
于是我找到卡耐基的口才的艺术这本书,开始了我的寒假阅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了卡耐基口才的艺术,下篇讲了卡耐基人际关系。在上篇中主要教人如何与人交流,提升自己的谈话技巧。下篇中主要讲述与人在职场、在家庭中的相处之道。
我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便是:现实意义中一个人的口才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智商。对于我这样对当众说话有恐惧心理、紧张的时候无法正常思考,以至于不能正常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根本就无法向人展示自己正常的情商和智商。所以书中开篇所讲的“突破自我,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心理”,一下就征服了我,让我迫不及待想要去书中寻找方法。书中展示了作者的调查:其实80%~90%的人都产生过不敢当众说话的恐惧感和与人交流的畏难感。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个弱点,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与人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作者也提出,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和练习进行纠正和改善的。于是,作者首先让我们正视这种情况,其次让我们意识到当众说话的恐惧感并非一无是处,它也会激发人类天生具有的应付环境中的不寻常挑战的能力。接着,作者从培养自信,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锻炼;心理暗示,始终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向说话告诉借鉴经验;不断练习,不放过每一个锻炼的机会;永不放弃,让提升口才成为前进的动力;永不抱怨,始终梳理成功的信仰以及愈挫愈勇,心中坚定必胜的信念等七个方面,结合实际事例,为我们列举了方式方法。让我不仅知道了提升口才的方法,也能从他人的事例中获得鼓舞和信心。
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不仅告诉读者提高口才的方法,还运用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让我们在与人交流或是演讲时能够“知己知彼“。但相较于交谈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人际关系则显得更重要一些。书中对于人际关系从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在职场中的相处艺术、家庭和谐的相处方式分别有不同的阐释。
在与人相处中卡耐基有一节讲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言之就是要有同理心。同理心即换位思考,在与人交往时,尽量去了解别人,像对方那样去思考。思索为什么对方会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想法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能够找到对方这个想法的原因,也就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卡耐基对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讲话也用了一些小故事来解释,在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电话工程师,他无法叫3岁大的女儿吃早餐,无论怎么责备、哄骗或要求,都无济于事。但这个小女孩喜欢模仿母亲,喜欢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父母为了解决她不吃早饭的问题,在一天早上父母把小女孩放在椅子上,让她自己做早餐。小女孩果然弄得很开心,一看见父亲进厨房便叫到:‘爸爸,看,今天早上我自己调麦片!’小女孩吃了俩份麦片,完全不用哄骗,因为这不但使她兴趣盎然,更使她觉得‘深具重要性’。她完全在调制麦片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表现的途径”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需求。故事中小女孩的父母通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上思考小女孩想要做什么,让小女孩自我表达,引起小女孩的兴趣,来达到让小女孩吃早饭的目的。我们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别人的渴望,尽而达成我们的目的。
在与家人相处中不对家人进行无谓的批评,也要懂得适时的赞美家人。在现在,我们很多时候觉得家人是最亲近的人,反而变得肆无忌惮,很有可能在这种肆无忌惮中伤了家人。我们也要及时的明白家人的心理,让家庭更加和谐。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教学研讨中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工作中要正确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家长工作中要流畅交谈,都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口才及人际交往能力。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会正视自己的恐惧心理,克服困难,珍惜锻炼的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
最后,用我今天从《道德经》中学到的一句话总结这篇读后感: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抱定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信念,克服困难,巧用方法,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希望最后能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