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儿童性格色彩心理学》这本书。其实我们成人的内心里,也都住着一个孩子,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不同性格的色彩心理特点,把自己当成儿童,我们就能更好的审视自己,当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时,相信一定也能用心去辨别身边孩子们的性格,走进他们的彩色心灵,共同获得不一样的亲子、师生情感。
这本书里面介绍了红、蓝、黄、绿、褐、白六种性格颜色。通过思考,我感悟到:红,蓝,黄更多的可能是先天性格的形成,而绿、褐、白更多的是受到了后天环境的影响。身为教师,如果我们对心理学有所了解,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好的读懂孩子们,让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更加亲近。
那么,书中提到的这六种性格都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形成的,又该怎么应对,才能使孩子更健康地完善自身的性格体系呢?我结合资料,进行了一个借鉴与整理,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看一本书,我们只能初步感受色彩心理特点,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破解孩子性格背后的心理密码。希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孩子的性格呈现或对色彩表达,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无论孩子表现出了哪一种颜色,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能细心、耐心的了解孩子,通过扬长补短的教导,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性格,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