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2月反思
发布时间:2023-04-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丹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诀”。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二课,是建立在上一课《琥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恐龙”话题在学生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学们不但不陌生,而且有一部分其至是超级发烧友,对恐龙知识几乎如数家珍。然而,本篇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是有难度和障碍的。一、进化知识远不及恐龙故事吸引人;二、学生普遍缺乏考古认知;三、课文较长,以点带面不易把握;四、质疑提问的思维训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是学生的弱项

基于以上认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力争体现三个原则:

第一,“学生主体”原则。即学生思,学生说,学生画,学生疯,学生写,尤以学生“思”更为明显,且重穿始终,从开头的对课题提问,预习时对课文提出并写下不懂的问题,结尾处收尾关照引发质疑,处处将学生思维推在前面,力求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第二,“文休特征”原则。科普说明文既不同于童话故事以情节取胜,又区别于一般的科学论著,它兼具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生动。所以第二课时每一部分都在双线进行,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也能获得感性感受。

第三,“能力训练”原则。本篇文章在中年级属于偏长的课文,课上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全文要把握重点段,段内要关注重点句,句中要提取关键词。教学中,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从而形成准确理解和整体概括的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