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徐老师的《挑山工》一课,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1、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课题的提出到三个目标的设定,从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到对人物的欣赏、评价,无一不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挑山工上山的路线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是为了谁——谈出你的感受和体验。在这样的读书中,学生的认识不断升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完全做到了。
2、师生间情与情交融,课堂气氛融洽。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饱满而热烈的情绪,健康、真挚、深厚、细腻而持久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充分信任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了高尚的情操,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上,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方式,在读书过程中采取合作形式深入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极为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