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幸聆听了谢君老师执教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获颇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一种观点——“无严无已成班”。要想管理好班级,必须先树立威信,否则“镇”不住学生。于是,开学的第一天,我用了整整两节课来提出我的各种“要求”,公布我自己认为完美的班规。刚开始,学生们一方面迫于我的威严,另一方面由于刚进入新的班级,各方面表现的都比较好。同时,如有学生违纪,我会狠狠地批评。我以为学生会老老实实地学习,但并非如此。一个月后,我发现班级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班级凝聚力不强,班主任在一个样班主任不在又是另一番景象。记得有一节美术课,我去巡班,教室外的我听到教室内笑声一片,但当学生们注意到我出现在窗口时,顿时静了下来。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学生们的压抑。反思之后,我意识到我没有把学生当成班级的主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为了树立“班级就是家”的观念,我召开了“我的班规我做主”的主题班会,由6人一组,提出我们班近阶段出现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同学们各抒己见,为新的班规制定出谋划策。最后,由同学们制定的班规诞生了。我惊喜的发现班规制定之后,学生们的“自觉性”明显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围绕“叠衣服、系红领巾”两个任务展开,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叠衣服”这一日常行为应该并不很陌生,但是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多细致的呵护,往往扼杀了孩子自我服务的机会和能力。谢老师的课开门见山,一上课从一张杂乱的图片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折叠衣服。随后的教学中,谢老师的设计干净利落,环节与环节之间不拖沓。她指导孩子从尝试叠衣服到上台展示;从衣服对比到找到问题;从解决问题到归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出处突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获得劳动的技能,还让他们学会了责任担当:做家庭的小主人,主动承担叠衣服的家务劳动,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