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读书心得《关于提问》
发布时间:2023-08-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邵金花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阅读书目是杨九俊先生写的语文教学艺术论中的一个部分。

杨九俊先生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点上,来探讨语文的教学艺术。全书19论,内容包含语文的备课艺术、板书艺术、提问艺术、课外阅读艺术,语文的双基教学艺术和能力训练艺术,语文的教法艺术和学法艺术等。凡所应有,几乎尽有。为老师们顺利通向语文教学艺术的盛境铺路架桥。

想分享的就是其中的提问论。他一共分为四个小节,一是问点的恰当选择,第二是问法的精心设计,第三是诱导答问的技巧,第四是培养质疑能力和答问能力的要求和方法。

那提问,问什么怎样问呢?

问,是课堂上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常武器”。

 

1、问点的恰当选择

所以,首先我们要先来选择恰当的问点。杨九俊先生认为从提问的流程看,确定问点是首要的一环。因此,优化提问,首先必须优化点。所谓“点”,就是指在什么地方问什么问题,也就是提问的切入点。择问点,一般可从两个角度人手

①从教材角度考虑,抓住关键点、疑难点、含蓄点。

②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体现强度、坡度、明晰度。

 

2、设计问法

在问什么解决以后还应考虑怎样问这个怎样问就是问的方法,也就是问的艺术,他致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把握问题类型,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1.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考方法看可以分成9种

  2. 从学生理解知识的进程看有3种

    种种提问的方式都是我们在设计提问及运用提问时应当作为参考的,我们从学生思考方法看,明确为什么发问;从教学过程看,明确在什么阶段发问;还可以从师生信息交流的方式看,明确对谁发问,这样必然可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②优化表达形式,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a、直和曲:直问 曲问直问就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它的特点是问点显露,问题明确,使用频率高缺点是形式呆板缺少变化。曲问就是不正面发问,而是旁敲侧击,绕道迂回。教学中,我们可以恰当,辅以曲问可以取得较好的答问效果。

    b、顺和逆:顺问 逆问通常采用的按顺序进行的正面设问法是顺问。逆问则是指从相反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解决问题,回答提问。

    c、散和聚:散和聚,量和质,删繁就简,化零为整优化的提问忌散贵聚。聚就是简洁、凝练,具有整体美,我们应该正确处理散与聚,量与质的关系,加强提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中将那些体现重点又能训练思维的问题,串联与课文和课堂结构的主线之上,形成一条环环相扣问问相连的问题链。

    d、庄与谐:(提问的优化也包含了要处理好庄与谐的关系,做到寓庄于谐,寓问于趣。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设置谐趣的情境,以趣促思;选择兴趣的热点,构设趣问;改变提问的方法,问而生趣。

    ③选择恰当时机,加强提问的针对性

    优化的提问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果不问时期,不辨对象,无论问点怎么准确,表达怎么艺术,也不能达到优化的效果。

     

    3、诱导答问

    教师的问题抛出去了,下一步就是学生的应答,要求学生的回答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从明确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得一步步爬坡,有时还得问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诱导答问的工作,以帮助学生到达目的地。8大技巧可以参考。

     

    4、培养质疑能力和答问能力

    提问不仅只教师的设问和启发,也应包括学生质疑能力和答问能力的培养,从学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两个方面考虑培养,其质疑能力和答问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可分四个方面来体现。

    ①敢问、敢答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答问能力,首先要扫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顾虑。从不敢问不敢答,变成敢问敢答,可以从提问中渗透情绪因素也可以在评价时强化民主意识

    a、提问中渗透情趣因素:热情型提问、入境型提问、激趣型提问

    b、在评价时强调民主意识: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不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表达否定性意见、尊重不同的意见、允许多一次机会。

    ②想问、想答:是指教师的提问要能启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话想说。

    ③会问、会答:掌握质疑和答问的基本方法。教学时,教师应当授之于法,在教学中渗透示范性,加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在质疑和答问时能够根据问题类型展开定向思维,加强答问的针对性。

    ④善问、善答:问、答时的语言表达具有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质疑和答问体现出一定的技巧性。善问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礼貌。二,准确,三流畅,善答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文,都能做到,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了。)

     

    这是一本理论性较强、提升教师内力的学科实用书。书中可以看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博览群书的智慧,任何一句名家名言都被笔者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本书笔者30年前就已经开始动笔,是凝聚着笔者这么多年在一线教学和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虽然有些观点在我们现在看来很熟悉,但推至30年前,那就是超前的思想,是引领后面语文发展的大方向。虽然书名中有“论”,但结合例举的案例细细读来,又是那么深入浅出。

    这是一本需要我慢慢消化,值得我反复阅读、揣摩和思考的书籍。阅读是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读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