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实验小学丽园校区简介
一、学校沿革
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始创于191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从1914年“安东乡立薛家桥高等小学”起,至今已有110年办学历史。薛小2007年牵手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成功创建“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学校。
当地教育盛名最早起源于明朝中期的临平书院。据青墩《香火田碑》记载:“斯时也。敦诗说礼,弹琴咏风,文物声名,甲于他邑。
1914年2月,清末秀才陶宗唐、吴宗泰等人发起,并由地方热心人士丁超尘、吴季光等赞助,利用无主祠堂在童子河畔建立起了薛家第一所学校——安东乡立薛家桥高等小学。当时两个班级,四名教师,五十多名学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石皮桥小学,薛家中心小学,薛家实验小学,学校三次易名,七次重建和改扩建。而今的薛小有两个校区,300多名教职员工,5000多名学生。丽园校区有教职员工249人 ,学生3331 人。在百年办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中,学校建课程,完善了“上善、明真、慧学、乐创”育人目标下的“三精”学校课程体系;抓特色,让科技、艺术、体育社团在各项竞赛长盛不衰,屡创辉煌;育品格,以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善真服务联盟:“公共品格”涵育的创享家行动》为核心,打造德育品牌;做项目,依托市前瞻性和幼小衔接项目,区课程基地及课改项目,不断增强领导团队主动创新和品牌的创建能力;研课题,依托19项国家、省、市区课题,坚持聚焦问题,构建研究新样态;显特质,在不断地向外打开中提升办学影响,凝练学校品牌,催生善真教育的新样态。
二、学校文化
1.办学愿景
【学校品格】临平
面向未来,拒绝平庸。
【办学愿景】大家薛小,甲于他邑
薛家实验小学是为了每一个人、需要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人的学校,“大家薛小”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教育愿景,我们倡导师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发展的策划者、参与者、评价者,我们期待通过调动每一个人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通过课程和活动的设计,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大视野、大气度和大格局,实现自我超越、“甲于他邑”的美好愿景。
【学校定位】扎根大地、面向未来,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小学教育的标杆。
【办学理念】至善求真,适性扬才
2.校训三风
【校训】善•真
【校风】崇德博学
以“崇德博学”为核心,铸就高尚的师德和学生道德。师生能确立坚定不移的学习目标,切忌心浮气躁,做知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人。
【教风】让学慧教
以“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成为自己成长的参照系,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打造智慧课堂,教会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享受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风】自信好学
自觉尊重规则,守纪文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勇气和才干。尊重自己,树立信心,发奋学习、锲而不舍。
三、学校硬件
1.丽园校舍面积39078平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8897平米,生均5.7平米;学校运动场馆面积25332平米,生均7.64平米;其中室内体育场馆面积有3316平米.
2.各专用室:学校有网络教室115个,各专用室、普通教室网络全覆盖;有艺术专用教室15个;有心理咨询室、保健室、科学室、母婴室等特需教室,32个教师办公室。
四、相关数据
1.学生数:3331名;
2.班级数:74个班级
3.专任教师:202名;语文77;数学48名;英语35名;音乐:10名;体育:12名;美术:9名;科学8名;信息4名。现有骨干教师 54名.
五、取得成绩
1.形成了文化产品:深化、活化课程资源、活动资源、人力资源,编制管理工具化手册,形成内涵建设项目品牌成果。课程建设中开发和实践畅玩乐享主题课程、食育课程、劳动课程、万物皆数课程中显“善真”课程特色;“前瞻性项目”中能聚焦深度时刻,在创生独特表达、清晰实践路径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为项目结题积累丰富素材;“品格提升工程”中通过打造实践体验中心,实施N个行动,形成多元评价来整合丰富的善真服务联盟育人资源,形成培养“公共品格”的活动范式,建立锤炼“公共品格”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德育整体变革和内涵发展,并高质量的通过中期评估;“教师领导力”中挖掘善真基因,找到实践路径,提炼发展机制,切实找到与“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教师建设的融合点,实践点,生长点。
2.引领了师生成长:仅在2023年,先后有9人次攀升了市区五级梯队,有28人次在区级以上基本功、评优课比赛中获奖,其中1位老师获市一等奖,7人次获区一等奖。
学生语文整班写字、英语整班朗读、器乐、合唱、科技竞赛均获常州市一等奖。学生个人有100余人次在获省市区获奖。
3.辐射了办学成果:两年来,在区级以上进行了“省品格提升工程”“市前瞻性项目”“市幼小衔接”“区四有好教师”四个项目的现场展示交流;“学习强国”平台报道学校特色文化、特色班级、特色学生共三次;常州电视台、常州晚报等媒体10余次报道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成果;省内外有数所知名学校来观摩交流。学校在不断地向内生长、向外辐射、向远传播中凸显学校特色,辐射办学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