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4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4-05-07   点击:90   来源:原创   作者:曹俊

一、以“言”诱趣,序目导读
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在阅读导读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循循善诱,用特有的语言、语调,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宝葫芦的秘密》新课伊始,陈老师结合三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葫芦道具+绘声绘色的宝贝介绍”开场,让孩子们跟宝葫芦互动,一下子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跟随教师俏皮、幽默的语言一下子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方法推荐,走近文本

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也是如此,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导读课上,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能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当学生在阅读质疑时,提醒他们阅读要适时进行,在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预测—判断—印证或调整判断”;当学生在阅读预判中出现偏差时,鼓励学生及时调整阅读心态,当自己的预测和判断和书的内容一致时,可以小小奖励一下自己,当自己的预测和判断和书的内容不同时,提醒自己要耐心读下去等等。《宝葫芦的秘密》这节导读课,就清晰地感受陈老师的目标不仅仅是激发阅读兴趣,还有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了两种“阅读策略”:一是预测,二是生活联结。陈老师通过让学生看提示预测故事:王葆钓鱼 、会说话的金鱼、电影票风波、做试卷、吃棋子······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迅速调取“个人已有的背景知识”、“前面片段中的有用细节”、“阅读同类文本的经验”进行合理地预测。这种预测满足了学生挑战的兴趣。所以,好的预测一定是聚焦在以证据为基础的问题上的。接着,陈老师以“吃棋子”为例,出示片段描写以及王葆吃棋子的尴尬图片,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宝葫芦给王葆带来的不仅仅是幸福,还有烦恼、忧愁。一个好的聊书人,善于提问,也善于建构话题,通过话题连结“书本与生活”。陈老师在这节课中,就抛出了一个明显的“联结”类话题:假如你和王葆一样,拥有一个宝葫芦,你想怎么做?这个话题很好地开启了学生自我衡量,完全独立自由阅读的模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