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用“明理”探索数字课堂教学的真谛 ---读《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有感
发布时间:2024-08-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刁艳丽

“要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有时候的一次不讲理很可能会抹灭一个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哪怕看似约定成俗的定义,都是有它的道理所在。”……捧读罗鸣亮老师《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一书,欣赏一个个精彩的课例,仿佛罗老师就在我眼前讲授他的一节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一样,生动地演绎数学课的道理该怎么讲清、讲透、讲好。我在钦佩与赞赏之余,也在思考: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实现自我的成长呢?这本书正如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在教学的路上如何学习、反思、感悟、成长。

接下来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想:

一、提升数学专业素养---明数理

英国学习者欧内斯特说过:“数学教学的问题并不在于寻找最好的教学方式,而是明白数学是什么……如果不正视数学知识的本质问题,便解决不了教学上的争议。”“明数理”,简单地说,就是懂得数学,了解数学。在教学中,对概念、公式、定理等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而要明白其来龙去脉、知识串联,掌握每一节课教学内容“是什么”,它在板块中的位置、作用,与其他内容的纵横关联,才能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解释其中的道理:为什么要认识它?它是怎么产生的?在书中主要体现的是立足实际教学活动,从教学出发进行思考并致力于改进教学,用众多课例让读者感受到罗老师避免了仅“从纯理论的高度出发,而是让你心悦诚服的同时却仍不知所措”,而他的做法是带领着教师体验到“共同经历了为什么、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办、有没有更优方案,再加上他的亲身尝试、示范”,从中感受到罗老师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数学老师。我不禁问自己:在课堂上我把道理讲透了吗?反观现在的课堂,老师只讲知识,不讲精神,只讲技巧,不讲思想。只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得解答数学题,从未体验“生活化”与“数学化”的过程。比如告诉学生们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边长……显然这些思维定势的知识点机械背诵都是需要改进的,这样学生丧失了主动和思维的灵动。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重点内容,我们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理解数学知识本质---知教理

 郑毓信教授说过:“数学课中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养成一种新的精神,它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理性精神。”“知教理”,就是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使用范围和局限性,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所承载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问题、发现问题、遵循规律进行教学。罗老师在书中这样解释: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你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 5类,一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二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三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四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欣赏法;五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发现法。这些教学方法并不是无所不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老师要随时调整策略,选择最佳航线。反思自己的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乃至技能技巧、专业素养有没有达到掌领航线的水平。如此,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愿,得学生所喜,让学生带着理性思考主动理解知识的本质之理,这也是数学教学对学生理性精神养成的价值之所在。

三、运用数学严谨思维---行道理

史宁中教授说过:“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也不表现在思考的结果上,而表现在经验的过程,表现在思考的过程。”“行道理”,就是在教师明数理、知教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数学。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具有严谨的、条理清楚的、有逻辑结构的知识实体,只有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明晰知识规定的道理。行道理的核心是针对学生、适合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做、想、说”中展开教学,最终让学生“做得来、想明白、说清楚”。课堂教学是知行合一的途径,教师是知行合一的主体,行道理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展开,教学反思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我们要让学生在“做、想、说”中展开教学,在活动中明白知识的构建与形成,最终让学生“做得来、想得明白、说得清楚”。数学不应该只让学生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没让学生深入思考其背后的道理,那么数学知识就缺乏了深刻性及生命力。

 数学教学需要哪些道理?首先,要讲清楚“知识呈现之理”。罗老师认为,数学知识严密、有序、系统,我们在教学每个知识点时,都需要借助合适的载体,通过一定的路径和一定的方式。比如说,在编排主线中理清知识目标,在分段编排中把握阶段要求,在课本例题中感悟数学本质。 其次,要讲清楚“知识本质之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一线教师尤其要弄清楚这些本源性的知识,罗老师特别强调课堂上要关注知识的产生、知识的本源,从规则的背后挖掘知识本质。 最后,要讲清楚“隐性知识之理”。罗老师指出,我们要帮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知识形成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也就是说,在“有形”的数学知识里,必须蕴含着“无形”的数学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具体的数学知识为载体,带领学生共同领略、感受更多的数学隐形知识之美!  

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去讲道理? 讲道理有没有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呢?罗老师对如何讲理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他依次介绍了问题导向策略、图形表征策略、唤醒经验策略、错例解析策略、反向思维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每一个策略的介绍,都是从概念解读到操作流程,再结合具体课例的教学片段,帮助我们理解、掌握、体会这些策略的内涵所在。罗老师的课堂不断的重复让学生“讲道理”,“理”不仅表现在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性和思维性,更体现在学习的过程是渐行渐悟的课堂教学上。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在他的课堂上真正发生。在讲道理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思维的乐趣,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 让数学课堂变成了讲道理的课堂,做到了从显性的、表层的课堂教学的技法走向深层的、思维层面的思考和实践。

成功的路上必有梦想的光辉映照心灵,才不会被道路上的荆棘丛生而忘了前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明理;并通过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在讲道理中理解知识本质——知理;促进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行理;从而发展思维,增强能力,使学生在“讲道理”中发展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学习多研究,让理性之光指引学生向深处思考,让理性之光也能照亮我的课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