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以爱育爱 一路生花
发布时间:2024-08-19   点击:522   来源:原创   作者:朱可可

以爱育爱  一路生花

    马卡连柯曾言:“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之爱,不仅仅是三尺讲台上的默默耕耘,更是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当教师爱护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时,教育也就真正发挥“润物细无声”之效。

   去年的暑期开学,我开始教三年级。在接手的三2班中,有一个长得黑黑瘦瘦的小男孩,我有着天真的笑容和活泼的性格,刚接触的时候,这个孩子对我很热情,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很积极,完成作业的表现也很不错。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孩子上课站无站样,坐无坐样,有的时候甚至像只“鸵鸟”似的,躲在座位下面,数学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很爱说闲话,每次课堂练习,他都会找不到本子和笔,课后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下我想给他补缺补漏,他便像一只“泥鳅”,溜之大吉。于是,我找他谈话,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端正态度,好好学习。但经过几次努力,刚开始他还能有所改变,后面谈话的次数多了,他逐渐失去耐心,慢慢地成为“老油条“,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后来发展到顶撞班干部和老师。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我不能放弃!

有人曾说:“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阳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开心的一笑、灵机一动的言语,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对这类后进生缺少了解,是不是对这类学生缺少耐心,针对这类有厌学倾向的学生是不是要改变方法?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要从这个孩子身上入手,必然要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于是,我开始默默地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找与他相熟的孩子了解他的想法,从班主任处询问他一二年级的表现,走访他的家庭了解他的生活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缺爱。他的妈妈强势而霸道,对他有着非常大的期望,一旦他达不到期望,他的妈妈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爸爸很少关注家庭,父母关系比较紧张,父母有矛盾时,经常把矛头指向这个孩子。这个氛围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个孩子,渐渐地,他开始无心学业,态度散漫,课堂上故意捣乱,一有言语之争就对同学破口大骂,大打出手,最终,在大家眼里,他成了“身上长刺,头上长角”的后进生。了解到这些后,我更加头疼了,因为面对这个内心敏感又自卑的孩子,我无从下手··。

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下大雨,经过2班教室门口,我看到第一批放学的几个孩子中有两个没带伞,这两个孩子正发愁,这个时候我一直头疼的这个“后进生”说他的伞很大,可以三个人共撑一把,三个孩子就这样撑着一把伞下楼,透过窗户,我看到他在雨中把伞使劲向两个同学倾斜,他自己的上衣和书包全湿透了。那一刻,我发现在他看似坚硬冰冷的外壳下,其实是一颗柔弱滚烫的心。我细想,办公室的垃圾难道不总是被这个孩子偷偷扔到规定的垃圾处理处吗,班级打扫卫生时,他不总是主动帮女孩子搬重物吗,别人有困难时,他不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吗,原来我一直忽略了这些。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多一个角度,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优点。这个所谓的“后进生”,其实只是暂时迷路的小孩儿。

之后,我常利用空闲时间和他谈心。渐渐地,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他能感受到我对他态度的转变,也慢慢地愿意跟我诉说他内心的想法。我鼓励他竞选组长,肯定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全班表扬他对班级的付出及贡献。让他明白自己在班级的重要性,认识到同学和老师心目中他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慢慢地,他与同学和睦相处。看到他的转变,我决心实行下一步计划,帮他转变学习态度。我和他一起探讨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话题。我先与他聊了他感兴趣的话题。在话题的进行中进一步引导他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需要好好学习。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做同桌,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调整位置前,我先和该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要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他进步。该同学答应了,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该同学也会不耐烦,说他消极厌学此时我先告诉该同学要有耐心慢慢来。再和他私下沟通。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表扬了帮助他的同桌以及其他同学。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更努力学习,更遵守纪律,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育是什么?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是鼓励和唤醒。”教学之路荆棘多,耐心和爱心必不可少,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承载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理念的重任。在与这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也更加认识到教育就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