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总结
恪守初心不倦索 育德润心筑成长
薛家实验小学德育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德育工作,坚定而充实。我校以“真实体验、拓宽视域、共生共长”为主旨,以全面覆盖、全员卷入、全过程展开为原则,通过学科融通、条线融合,创新学校德育实践,培育具有“临平”品格的善真学生。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强化育人管理,注重队伍建设
1、结对“互助团”,聚合发力
名师工作室亮风采,集思广益:顾丽娜班主任工作室以“小队建设”为主题,有序开展班队研讨活动,带领伙伴集中学习、研讨、突破,一起共享共赢;创生“电影课程”“很高兴玉见你”等课程提升格调,创造校园新生活,在沉浸式体验中孕育“自律、担当、利他、共创”的善真学生新质。
“微共体”结盟研精彩,共智同慧:以年级为单位,延续上学期的“微共体管理”,本学期与徐佩班主任工作室联合开展班队研讨活动。各微共体根据年段特点、班级特性,展示了班级管理小妙招,继续推进了“一班一品”建设,打造班级主流文化,提升班主任研究力。
学校间“同盟”,博采众长:与兄弟学校组建“结对同盟”:王婷老师执教新北区吕坚名班主任工作室研讨课,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校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班级管理经验与专业素养。
2、师徒“共进团”,合力共赢
以师徒结对为抓手,依托《薛家实验小学班主任过五关细则》和《善真少年十好习惯》,师傅指导徒弟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对徒弟进行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引领,指导徒弟进行教育科研。在教与被教中、学与共学中,双方长足发展。
班主任老师让自己成为专业的班级管理者、教育者,教师队伍的排头兵,一学期硕果累累:陈云老师获新北区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张丹,王婷老师获新北区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吴宏露老师参加的微队课辅导技能展示获一等奖,同时获新北区优秀辅导员称号;杜丹老师获微队课辅导技能展示二等奖,带领的三(7)中队获常州市优秀中队;陈春丽老师的五(9)中队获新北区优秀中队;王婷老师获微队课辅导技能展示二等奖。班主任老师用爱心,耐心管理班级,呵护学生成长,收获颇丰:100多位同学获省市区四好少年,常韵涵获新北区十佳少先队员提名,索翼、贾梓珺获新北区优秀少先队员。
二、万里腾飞仍有路——突出德育实效,抓好阵地建设
创新升旗仪式:打造升旗仪式品牌,提升升旗仪式的品质,一个月一个大主题,内容的选择紧紧围绕少先队内容,与大型活动、校园节语、自然节气、传统节日整合融通,仪式展示形式不断创新与丰富,不拘一格。
打造善真电视台:每月一期的善真电视台,由特色中队轮流承办。队员们以小队为单位,组建编辑组、记者组、主持人、制作组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队员的能动性,彰显个性与成长;同时本学年还增设了团员教师、党员教师讲四史的栏目,辅导员老师围绕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给队员们讲四史,将少先队教育有机融入到文化知识教育中去。
建设红领巾广播站:两校区持续推出“萱萱主播”(本部校区)、“小陆姐姐知心话”(奥园校区)系列,每天下午3点05分到3点15分,两位主播与同学们一起“聊一聊”。红领巾广播设有红领巾学院(红色故事分享),好书推荐,每日诵读,爱我你就抱抱我(心理健康),善真心语等栏目,为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二、千磨万击还坚韧——关注心理教育,引领生命成长
1、从“新”出发,构建全员同频的“齐心阵”:落实全员促健康机制,常态化分析研判机制,“同伴互助”机制三项机制,在工作机制上突出“全面”,实现“齐心”运行;通过骨干“聚力”先行,班主任“着力”跟进,其他教师“用力”推进,家长“发力”配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突出“全员”,实现“齐心”提升。
2、从“馨”出发,打造积极向上的“育人场”:通过“小水滴之家”建设,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心理品质;“心灵成长空间”建设,能让孩子们彻底放下心理戒备,打开心灵之窗,积极主动寻求帮助;“繁星点点”阵地建设,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从“心”出发,画好心育活动的“同心圆”:通过心理专题课,心理班会课,心理综合实践课三课,运用多种手段和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有意思、有挑战的实践体验中获得价值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坚持开展“倾听一刻钟”活动:“同伴听”,“教师听”,“家长听”,“重点听”。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围绕“5.25”全国心理健康日,启动了“汇聚心能量,快乐伴我行”心理健康周活动。系列活动包括:“心理小贴士”、“爱要大声说出来”、“解忧杂货铺”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四、志若不移山可改——家校协同共创,促进家校沟通
本学期,我校积极与家长、社区、周边基地沟通,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平台,以学生、家长、教师为驱动力量,实现了创生式发展:以学生为驱动:他们走进红领巾馆,成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走进社区,开展了“与时间同行,跟着节气去读书”系列活动;走进社会,践行文明,宣传文明,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提升了公民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以家长为驱动:他们走进校园,参与管理,走进课堂,展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带着孩子走出校园,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以教师为驱动:带领孩子做青团-品尝春的味道;植物-播种绿的希望;参馆红领巾馆-学习队的知识;队员们在活动中多了一份对自然的向往,多了一份光荣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同时策划组织“多彩假期生活”等各种长程序列活动,既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又引领了学生需要的成长。
五、立志欲坚不欲说——项目课程助力,发挥育人价值
1、品格提升,指向未来公民
我校以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善真服务联盟:“公共品格”涵育的创享家行动》为重点项目,充分利用校内育人空间,校内外优质资源和多维育人平台,在“小读者共享社”“红领巾议事厅”“小劳模服务团”“小伙伴合作圈”“小院士探究吧”五大领域的推进过程中坚守儿童立场,探索活动范式,重建活动样态,将儿童“公共品格”培育延展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大事,实现儿童自我成长与服务他人的双赢,追求教育的迭代升级和有向突破。
2、特色课程,打好童年底色
国家劳动课程特色化实施:从“服务学习”视角整体开发儿童服务性劳动、社会服务课程并探索实践。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资源,开发设计“善善果园”“真真农场”“美食家”“阅读家”“创想家”“探索家”“传承家”“爱国家”“安全家”等劳动服务基地与岗位;借助社会资源,在校园周边的临平书院、丁家稻场、花开西庄等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践、探究;借助自然资源,在水利公园、农田河流等区域开展研究性学习;借助家庭资源,为学生设计更多的体验岗位,鼓励学生在服务性、创造性的劳动实践体验中探索劳动的价值。
特色食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我们通过打造五个场馆建设食育场域,整体建构以“康食健体”“乐食共长”“礼食尚美”为主题的课程内容,给孩子们更多实践、体验、探究、合作的平台。通过食育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习惯,形成爱惜粮食的正确价值观,教育学生感恩生活,弘扬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把在活动中获得的各项能力与情感体验迁移到学习的各个领域,发挥其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孩子生命成长。
六、吹尽狂沙始到金——活动丰富多彩,注重德育体验
1、校级活动树精品:“畅玩乐享主题活动”:基于我校“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特点和成长需要,本学期我们将三大仪式活动(入队仪式,十岁成长仪式,毕业典礼)传统节日活动(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校园主题节活动(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艺术节)以及各年级的特色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建构了“畅玩乐享”主题系列活动。全科进入,全员参与,既考虑了成长的序列性,又兼顾了学生的年段发展需要。红领巾寻访系列活动:为更好的学习二十大精神,不断保持和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各年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寻访活动:五(12)中队寻访全国劳模,体悟劳模精神;四(17)中队打卡常州最美图书馆,争做“红领巾小书虫”;三(7)中队在“八一”建军节寻访英雄,传承红色基因;五(13)向阳小队的队员走进长江大保护馆,感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巨变。在一系列的寻访活动中,队员们感受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学做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少年。
2、年级活动成系列: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构建了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一年级入队教育,二年级生命教育,三年级感恩教育,四年级小伙伴合作圈,五年级爱国主义教育,六年级生涯教育。我们在学期初制定了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内容,罗列了活动清单,过程中联动融合家校社多方资源,构建育人多元样态,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同时,大队部牵手年级组持续推进开红领巾1小时品牌活动:开发了“中队微活动”,“大队新课程”,“校外微实践”三类特色子项目,以强健体魄的“小健将”(地段)、研学寻访的“小先锋”(中段)、社区建设的“小主人”(高段)为主题全面铺开活动,形成系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强化少先队员组织意识,让红色基因在少先队员心中生根发芽。
3、班级活动显特色:依托善真班主任节,开展“班级文化秀”,打造一班一品,同时推进班级文化建设。从课桌、墙面、黑板、讲台、门窗、形象等方面建设班级硬文化,从班名、班歌、班旗、班徽、班规、班级目标、班级誓词、班级制度等方面打造班级软文化,班级文化显特色,实现文化育人。
4、增值评价促发展:构建了“善真银行”评价体系,从“礼仪之星”“岗位之星”“学习之星”“活动之星”四个方面评选“善真之星”,为“善真娃”的能量迸发积聚动力。另外,充分利用校园舞台、网络(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举办成果博览会,“与校长妈妈共进午餐”“可爱的善真小虎”“我爱抽盲盒”“我的画展”“新书发布会”“学生讲坛”等活动的创新开展,发现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与进步,让育人可视化,从不同的角度鼓励学生做一个文明有礼、热爱阅读、喜欢创作、勇于表达的孩子。
回望2023年,德育工作的每一个悄然、平凡的瞬间,都好似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真诚踏实的付出换来了一学期德育工作的硕果累累!但未来的路途中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突破、创新!相信在“大家薛小”的理念下,德育质量会在“薛小人”砥砺奋进、勇毅开拓的精神下得到新的提升,开创出新的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