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爷爷植树
一、成功之处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程伊始,通过播放一段关于1987年植树节当天,北京天坛公园热闹植树场景的视频,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同时,展示邓小平爷爷的照片,简单介绍他的生平事迹,迅速吸引了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字词教学,扎实有效:对于生字词的教学,采用了多种方法。比如在教“植”字时,通过展示植树的图片,并结合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植”就是栽种的意思;教“龄”字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说年龄的场景,加深记忆。此外,还组织了“开火车读字词”“识字卡片抢答”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生字词,课堂参与度很
朗读感悟,体会精神:在朗读环节,先进行范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基调。然后,通过分小组朗读、个人展示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动作、语言描写,如“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积极发言,深刻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对植树绿化的重视。
二、不足之处
深度拓展不足:在引导学生理解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意义时,仅仅停留在课文表面提到的绿化环境等内容,没有进一步拓展到植树对生态平衡、气候变化等更广泛的影响,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理念,错失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机会。
个体关注不均:课堂上,一些性格活泼、积极主动的学生参与度很高,得到了较多的发言机会。但部分性格内向、基础稍弱的学生参与较少,没有充分关注到他们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比如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默默倾听,没有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时间把控欠佳:在讲解邓小平爷爷植树过程的段落时,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课堂总结和拓展练习时间紧张。总结时,只是匆匆带过课文重点,没有让学生充分回顾和梳理所学内容;拓展练习“说说你身边的环保小行动”也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享,使得这一环节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