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贫》一课的教学中,人物形象揣摩是理解文本精神内核的关键抓手。
1. 细节放大镜法的运用:聚焦方志敏被捕时的细节(如全身唯一的财产是怀表),学生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直观感受到人物“清贫而高贵”的反差。
2. 心理补白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想象“方志敏被搜身时的心理活动”,部分学生说:“他可能冷笑,这些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3. 情感共鸣的激发: 通过背景介绍(方志敏被捕时的真实故事)和朗读指导,学生能深刻体会革命者“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精神,许多学生在讨论时表达了敬佩之情。
4.语言品析的深度: 抓住关键句(如“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分析“清贫“与“贫困”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主动选择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