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一课充分践行了2022版新课标“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情境任务驱动学生语言实践与思维发展。
于露老师在识字环节创新融合汉字文化与生活经验:通过谜语“雪白一团像云朵”引出“棉”的字理解析(木+白巾),结合病态棉花图片具象化“病字头”含义,并引导学生关联“疼”“痛”等生活常见字,实现识字与文化渗透的双重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紧扣“祈使句语气体会”这一难点,设计分层进阶任务:先聚焦标点与关键词(如“请”“吧”)感知请求语气,再通过三次请求的对比朗读(燕子→啄木鸟→青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棉花姑娘从急切到绝望的心情变化,并创新引入“心情温度计”可视化情感体验。科学素养的渗透尤为自然——“动物医生档案”板贴与视频资源(燕子捉飞虫、青蛙捕稻田虫)直观建立“益虫-害虫”的对应关系,任务四的句式仿说(“______说:‘对不起,我只会捉______害虫’”)推动语言运用与科学知识的双输出。合作探究贯穿始终:同桌分角色朗读时互评“着急感”,小组配音任务采用三级评价量表(正确→通顺→有感情),确保全员深度参与。
建议可进一步深化跨学科学习,例如课前发放“动物医生调查卡”激活认知,课中链接科学课《昆虫的本领》绘制“动物医生图鉴”;同时增强汉字文化内涵,如解析“治”的篆文体(从“水”从“台”,引水治灾),关联“大禹治水”传统文化,使语文真正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整节课在情境创设(森林医院)、任务设计(探病源-寻医路-趣配音)及评价机制中,实现了“语言文字积累”与“生命教育启蒙”的有机统一,是一堂有童趣、有思维、有生长的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