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童”伴
在平淡与忙碌中,时间不经意间从身边悄然流逝,依稀记得初见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时,我的内心是又高兴又紧张。经过了两年的朝夕相伴,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看着孩子的点点进步,我的内心是满满喜悦。这一过程的确也经历了许多苦恼,但最终也是一路前行,一路高歌,一路收获,一路成长。我喜欢我们班的这群小可爱们,喜欢他们围着我说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趣事,喜欢和他们一起感受活动和学习中的酸甜苦辣,就这样,你我“童”伴,形成了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默契。
很开心又很荣幸能与大家坐在一起,共同聊聊天,分享班主任工作中的趣事。
一、“童”成长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所以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待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尊重他们做出的决定与选择,理解他们的言行,与之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一年级是要教学生如何转换角色,扮演好学生,而二年级则是要开始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服务班级的意识。所以进入二年级我是花了大半学期时间培养他们独立管理班级的能力,让他们有为班级服务的意识,而不是只关心自己。起初我是每周轮换,自己指定孩子,尽量让每个人参与进来,体验不同岗位。后来我这中间选了两个比较能干的孩子当值日班长,让他们各自带一个孩子一起来管理班级,这么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一直到11月份,我跟孩子们说我要从前期的这些值日班长中选4人来当小队长,我们班级要开始组建小队,以后班级管理就交由小队来管理,后来12月份小队才算正式成立。到现在我们班的岗位都是不固定的,每周由不同小队来管理班级,小队长和队员商量各自分管哪些方面,然后落实到位,每周二的班队课再来回报值周情况,表现好的孩子则对其奖励白鸽币,表现有欠缺的孩子一是对他进行教育并帮助他一起改正,二是较为严重的孩子则在教育的基础上再进行白鸽币的扣除。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领导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全员参与,全员发表意见,全员实践体验等,让他们更加有集体归属感,班级也就更加凝聚向上。其实,这也大大减轻了老师管理班级的重担。同时,他们的领导力也折射到了他们的学习上。就比如碰到我外出不在校,那些值周的小队长会带领队员让我在很安心的情况下帮我管理好班级,有时我没来得及检查个别孩子的默写是否订正到位,队员们都会一一帮我检查并在我的记载表上打上勾,把默写本整齐排列好等我回来再检查一遍。他们会像我一样督促后进生赶快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不要留到放学带回家;把该背的内容背诵好,不要总想着浑水摸鱼,蒙混过日子。这是我并没有交代过让他们做的,但这就是在管理班级中他们会观察老师如何做,善于思善于想,才会让班级更加好。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就是惊喜!
二、“童”欢乐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对于“小学生”这一角色的意义、学习的活动与生活方式有了丰富而具体的感性认识。学习动机由对学习形式多样性的兴趣驱动,开始转变为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兴趣驱动。学生发展的初步差异会对其心理产生新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交往等方面产生自卑、怯懦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一部分学生开始对学校生活缺乏新鲜感,进步的速度变慢;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得到很多方面的表扬、肯定,不断强化成功体验,开始产生优越感。所以,基于学生的发展特征,我始终坚持“小队合作,分享乐趣”的理念,开展一系列活动。
在小队组建时,我指导学生自主组建小队,自主选出小队长,自行确定队名、口号、队徽,并在此基础上举行一次小队成立仪式。孩子们在组建小队时,又一次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惊喜。起初我担心他们小队队名会想不出来,或者会以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游戏角色名来定义,于是,事前我先拿我们班中队名称做例子跟他们讲解,教如何选择小队名称。后来孩子们在经过我的一番讲解之后,他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呈现出来的小队名也各具特色与意义,符合了孩子们成长中所需的向善向上的理念。他们设计队徽时,队员们都是集思广益,每个人都在队旗画上了一笔。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小队合作,在讨论和欢笑中收获了成长,保留了他们那份单纯而美好的童心。
三、“童”收获
小队成立之后,无论是班级岗位、班队活动还是校园文化活动,我会为他们尽可能多地创造合作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磨合,在磨合中更加团结,在团结中共同收获丰硕的果实。我们班前前后后开展了多次活动,如:“庆元宵”猜灯谜,种植向日葵,双歌比赛,排球操比赛,腌蛋,天外飞蛋,蛋蛋对对碰等。每一次的活动,孩子们都凝心聚力,在他们心里认为即使我不是那朵花,而是片是绿叶,也要做最嫩最绿最肥硕的叶子。
近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热点话题,恰好本学期遇到植树节,开学时孩子们也收到来自学校发的向日葵种子,再加上班主任我是个绿植新手,想来不如带着孩子在学校一起播种,一来可以用绿色来教育生命的意义,二来给孩子创造亲近自然的机会,三来出于私心,提高我种植,养花花草草的能力,一举三得,岂不美乎?说干就干。我们是以小队来种植向日葵的,开始播撒种子时,队员们那一只只稚嫩的手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进泥土里,那一张张脸上的笑容,那一阵阵回荡的笑声,别提有多兴奋。每个小队派一名代表浇水时,起初不敢多浇,总担心水会把颗颗幼小的种子给淹死,后来慢慢地放心大胆的浇起来。在他们的养护下,种子朝着我们希望的样子生长着。一点点小绿芽冒出来了,孩子们惊喜地跑来告诉我这个消息,就这样,他们肩上多了一个甜蜜的负担。我借机对他们进行了第一次生命教育,讲述生命的美妙。可是成长哪能一帆风顺呢?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把我们好不容易长高的树枝给拦腰折断,看着那一株株180度弯腰的向日葵,孩子们心疼极了,一个个问我还能活吗?是呀,能活吗?后来看到沈彩虹老师带他们班用竹签绑住树枝帮助扶正的做法,我就想死马当活马医,试试吧,万一呢?没想到经过一番拯救向日葵真的又起死回生了。看到这,孩子们的心情也由阴转晴,我赶紧又一次借机进行了第二次生命教育,讲述生命的奇迹。渐渐的天气炎热起来,向日葵需要的水越来越多,可谁知,明明放学前浇了够够的水,也抵挡不住初夏那烈日的曝晒。周一来看着那一株株蔫了的,叶子耷拉着的,毫无生气的向日葵,孩子又慌了,这次还有救吗?我又有了一个问号。告诉孩子们不放弃,我们多浇浇水,把泥土浇到湿透,让每一片叶子喝足了水,再把它们移到阴凉处,课间多多观察吧。可能向日葵也被我们所感动,到了下午奇迹又一次降临。我赶紧又再一次借机进行了第三次生命教育,讲述生命的顽强。在这过程中,我和孩子们经历了向日葵的几番生生死死,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几次顽强拼搏。它们是如此的弱小,却又如此的不肯低头,我们又何言放弃?就这样,孩子们收获到了生命的意义,看到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与其说我在陪他们快乐成长,不如说他们教我如何快乐相伴。袁文娟老师曾说过,班主任会在带领学生一次次活动中变得细腻、变得年轻、变得敏锐。想来也的确如此。你我“童”伴,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