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6月评课
《棉花姑娘》教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婷婷

6月初,聆听于露老师上的《棉花姑娘》,她融合趣味化与结构化教学,展现了低段语文课堂的灵动与扎实,我的评课如下:   一、情境贯穿:识字与阅读的生活化联结  与老师以“治病”为主线,将生字教学融入故事情境。如讲解“棉”字时,通过“木字旁+白巾”的构字分析,联系“棉布”“棉衣”等生活物品,让学生在具象认知中理解汉字与生活的关联;教学“病”字时,以小篆字形的“病床+病人”图示,结合病字头例字拓展,巧妙渗透汉字文化。这种“随文识字”的方式,既落实了字形记忆,又通过“蚜虫危害”“大禹治水”等语境创设,让字词学习富有温度。   二、活动驱动:朗读与思维的分层训练 课堂设计注重朗读的层次性与思维的开放性。在对话教学中,通过“找相同找不同”对比燕子、啄木鸟等动物的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对不起+能力范围+请别人帮忙”的句式规律,培养文本分析能力;分角色朗读时,以“蚜虫数量增多”为情境变量,让学生通过语气变化表现棉花姑娘的焦急,将情感体验融入朗读技巧。此外,“合作仿说”环节鼓励学生创编其他动物的对话,既巩固句式结构,又激发想象,实现语言运用与思维训练的双重目标。   三、评价多元:动态反馈激活课堂参与 课堂中,于老师多次出现即时评价设计,如“从‘多么’听出盼望”“标点里藏着情绪密码”,通过具体引导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小小朗诵家选拔赛”以明确的评价标准(语气、表情、互动)推动学生互评,让朗读训练有章可循。这种多元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重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方法指导。   改进建议:   若能在“动物能力与栖息地”的关联处增加可视化图表(如表格梳理燕子、青蛙的捕食范围),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逻辑;此外,拓展环节可结合“蚜虫防治”科普知识,链接科学学科,深化跨学科学习体验。   整体而言,于老师以儿童视角构建课堂,让语文学习在情境中生长,在活动中深化,是低段语文“趣学、乐学”的优质范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