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紧扣文本情感脉络,教师以深情的导语营造出肃穆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聚焦毛主席在听闻毛岸英牺牲消息后,艰难抉择是否将遗体运回国内的矛盾心理。通过反复研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等关键语句,结合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毛主席作为父亲的悲痛不舍与作为领袖的博大胸怀。课堂中采用配乐朗读、情境想象等方式,有效调动学生情感共鸣,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然而,课堂互动环节稍显不足,小组讨论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表见解;对文本中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等)挖掘不够深入,未能更细腻地展现人物复杂情感。若能增加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给予更充分的表达机会,并强化细节分析,将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为立体,情感体验也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