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童年的发现》教学课洋溢着童真与探索的气息。教师以“你童年有过哪些有趣发现”的话题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紧扣“我”童年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梳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寻求验证的探索路径,生动展现孩童丰富的想象力与求知欲。课堂还巧妙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我”被老师误解时的尴尬与委屈,有效实现情感共鸣。
但课堂仍存在改进空间。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发现”对成长意义时,探讨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文本背后“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的深层价值;课堂互动形式稍显传统,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不足。若能增设开放性辩论或跨学科融合活动,将更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培养创新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