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4月反思
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丹

《红楼春趣》教学反思

在执教《红楼春趣》一课后,我对古典名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了全面反思。

一、教学亮点

1.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通过播放影视剧《红楼梦》中放风筝的片段,再现原著场景,将学生带入大观园春日放风筝的情境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 聚焦人物凸显特色: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宝玉、黛玉等人物关于放风筝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例如,从宝玉要丫头们换风筝、不许剪断线等言行,感受他善良、率真的性格;通过黛玉提议剪线放晦气,体会她的敏感细腻。这种人物分析,让学生领略到《红楼梦》人物刻画的精妙。

3.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在课堂结尾,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其他经典情节,并鼓励他们观看相关影视片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典文学魅力,拓宽阅读视野,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热情。

二、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时,学生积极性高,发言踊跃,导致这一环节耗时过长,后续对《红楼梦》整本书的拓展介绍较为仓促,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部经典著作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 个性化阅读关注不足: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整体教学进度和多数学生的理解情况,对少数思维活跃、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和想法,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虽然引导学生分析了人物形象,但对《红楼春趣》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放风筝的习俗寓意、风筝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象征意义等,讲解不够深入,学生未能更全面深刻地感受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改进方向

1.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时间:在今后备课过程中,更精细地规划各教学环节的时间,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制定应对策略,确保教学活动既能充分展开,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表达:在课堂上,更加注重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设置开放性问题和讨论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化阅读成果的机会,尊重和珍视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

3. 加强文化渗透,深化文本解读:在教学古典名著课文时,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开展小组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