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5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丹

《猫》评课

老舍先生笔下的《猫》以鲜活的文字展现人与动物的温情。结合课堂实际,现从教学亮点、现存不足与优化建议三方面展开评析:

一、教学亮点

1. 紧扣单元要素,精准落实目标

教师围绕统编教材“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通过圈画关键词句、对比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明贬实褒”的表达特色。例如,将“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与直白表述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背后的喜爱之情,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2. 情境化教学,激发情感共鸣

借助“猫咪生活纪录片”“萌宠互动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沉浸式课堂氛围。角色扮演环节中,学生模仿猫“蹭腿”“咕噜叫”等动作,朗读“小梅花”“淘气包”等拟人化语句,在趣味体验中理解老舍对猫的细腻情感,实现人文主题与语言训练的有机融合。

3. 任务驱动,培养思维能力

设计“矛盾性格大揭秘”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猫“老实与贪玩”“温柔与冷漠”等看似矛盾的特点,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小组讨论与汇报,学生不仅理清文章结构,更在思辨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发展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改进建议

1. 深化朗读指导,凸显情感层次

朗读环节可采用“分角色配音”“情境化朗读挑战赛”等形式,指导学生根据猫的不同状态(如慵懒、活泼、调皮)调整语速、语调。例如,朗读“闭息凝视”时放缓节奏,展现猫的专注;读“枝折花落”时加重语气,体现老舍“嗔怪又疼惜”的复杂情感。

2. 强化读写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可增设“仿写小练笔”环节,如“用明贬实褒的手法描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或结合课后习题设计“续编小猫淘气故事”。通过读写迁移,帮助学生将文本中习得的表达方法转化为写作能力,落实“语用”目标。

3. 拓展对比阅读,拓宽思维深度

引入夏丏尊《猫》、周而复《猫》等同类文本,组织对比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从写作视角、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维度分析异同,既加深对老舍文风的理解,又培养批判性思维,丰富文学鉴赏经验。

整体而言,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环节设计精巧,若能在朗读指导、读写迁移与思维拓展上进一步优化,将使课堂更具深度与张力,助力学生实现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