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传说》作为二年级语文中的传统文化篇目,教学中需紧扣新课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等核心素养要求,现就实践中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贴合课标之处
1. 强化文化浸润:通过“看图猜神话”“黄帝发明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黄帝陵”“中医药”等文化符号,感知传说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初步建立文化认同,符合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的要求。
2. 聚焦语言实践:以“找动词”“说发明”为载体,让学生在复述“黄帝造车”“仓颉造字”等片段时积累“创造”“带领”等词语,同时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对话中的情感,落实“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发展语言能力”的目标。
二、需改进的方向
1. 思维发展深度不足:新课标强调“发展思维能力”,但教学中对“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这一问题,仅停留在表面讨论,未引导学生结合“团结部落”“传承文明”等关键信息进行深层分析。
2. 跨学科整合薄弱:虽涉及“发明创造”,但未联动美术(画发明)、科学(谈发明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新课标“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的理念,降低了学习的综合性。
三、改进设想
后续教学可增加“神话与现实”对比环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说说黄帝的传说对今天的影响,同时设计“小小发明家”跨学科任务,既深化文化理解,又让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更紧密结合,真正落实新课标对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