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五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5-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旻

《棉花姑娘》评课稿

听了于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一课,犹如欣赏了一场充满童真与智慧的语文教学盛宴。整堂课紧扣一年级语文教学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将识字、阅读、情感教育有机融合,展现了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评析:

一、教学目标精准定位,重难点把握准确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普童话,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捉害虫的本领,同时学习生字词、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于老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将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和科普知识渗透作为教学重点,针对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的特点,把“体会不同动物尾巴的功能差异”“理解燕子、啄木鸟等拒绝棉花姑娘的原因”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层层推进,既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环节设计巧妙,课堂节奏张弛有度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于老师以一段棉花姑娘“生病”的动画视频导入新课,视频中愁眉苦脸的棉花姑娘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于老师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提问:“小朋友们,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爬满了蚜虫,你们愿意帮帮她吗?”将学生自然带入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识字教学扎实,方法灵活多样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的重点。于老师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将“棉、娘、治、燕”等生字融入课文教学。在讲解“棉”字时,她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棉花的形态,理解“木字旁”与植物有关;学习“娘”字时,联系生活中“姑娘”的称呼,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实用性。此外,还设计了“生字卡片大闯关”“给生字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生字,有效突破了识字难点。

(三)朗读指导到位,感悟情感深刻

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将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在学习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帮忙的段落时,于老师通过模仿棉花姑娘虚弱、急切的语气范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心情,随后学生模仿朗读,将棉花姑娘渴望得到帮助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生动。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学生分别扮演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等角色,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深入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四)拓展延伸合理,深化教学内涵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于老师巧妙拓展,展示了青蛙、七星瓢虫等益虫捉害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能帮助庄稼?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这一环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将爱护益虫、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自然渗透,实现了情感目标的升华。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整堂课中,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讨论“为什么燕子、啄木鸟不能帮棉花姑娘捉蚜虫”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交流想法。小组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蚜虫在叶子上,它捉不到”,展现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老师适时给予肯定与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及时有效,激励作用显著

于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语言丰富多样且具有针对性。当学生正确认读生字时,她及时表扬:“你的声音真响亮,发音也特别准确,不愧是识字小能手!”;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时,她热情鼓励:“听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着急的棉花姑娘!”这些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建议与改进方向

尽管这堂课亮点纷呈,但仍有一些细节可进一步优化。在识字教学中,对于部分笔画复杂的生字,如“燕”“病”,可增加书写示范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在小组合作环节,可提前明确分工与讨论规则,避免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拓展环节可适当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绘制“益虫保护庄稼”的手抄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总的来说,于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一课,是一堂充满活力与智慧的语文课。她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灵动的课堂调控,为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习之旅,也为我们呈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优秀范例,值得学习与借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