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六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旻

《咕咚》评课稿

聆听吉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文《咕咚》,深切感受到其对低段童话教学的深刻理解与创新实践。这堂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载体,将识字教学、朗读训练与思维启蒙巧妙融合,既夯实了语文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本节课进行细致评析:

一、目标定位精准,紧扣学段要求

《咕咚》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小动物们因盲目跟从而惊慌失措的过程,蕴含“遇事需冷静判断,切勿盲目从众”的道理。吉老师紧扣一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初步感知文本寓意”的核心目标,将“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读准轻声、多音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情变化”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故事寓意,学会理性思考”设为难点。教学过程中,吉老师通过多元策略层层推进,既落实了语文要素,又渗透了德育价值,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环节精巧,趣味与深度兼具

(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课堂伊始,吉老师播放一段神秘的“咕咚”音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猜猜它从哪儿来?”学生们纷纷猜测,好奇心被充分调动。随后,吉老师展示森林场景的动态图片,引出课题《咕咚》,并以“小动物们听到‘咕咚’声后会发生什么?”的悬念导入新课,自然衔接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沉浸式的学习情境。

(二)多元识字,夯实基础能力

在识字教学环节,吉老师采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与游戏识字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咚、吓、慌”等形声字,她通过拆分部件(如“咚”左边“口”表形,右边“冬”表音)帮助学生理解构字规律;学习“逃、命”等字时,结合动画演示汉字演变过程,直观展现字义。此外,吉老师设计了“森林大冒险”识字游戏:学生需正确认读生字卡片才能“穿越森林”,并通过“生字归类比赛”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如“兔”与“免”)。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识字过程充满趣味性,有效突破了学习难点。

(三)朗读指导,深化情感体验

朗读是理解童话的重要途径。吉老师将分角色朗读贯穿课堂,通过“四步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首先,教师范读,用慌张急促的语气读出兔子的惊恐;接着,学生跟读,模仿语气;然后,分角色表演读,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猴子、狐狸等,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演绎角色心情;最后,师生合作读,用不同语速和语调表现故事的紧张与转折。在朗读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锻炼了语言表现力。

(四)问题驱动,启迪思维成长

在理解故事寓意环节,吉老师摒弃直接灌输,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跑?”“野牛的做法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小动物,会怎么做?”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有的说“不能听到声音就害怕,要先看清楚”,有的提出“应该像野牛一样问清楚情况”。吉老师顺势总结:“遇到事情不能盲目跟风,要冷静思考、仔细观察。”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让德育目标自然渗透。

三、教学方法灵活,凸显学生主体

整堂课中,吉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在小组讨论“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她引导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一人记录、一人发言、多人补充”的形式展开交流;在角色扮演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台词和动作,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有学生模仿野牛叉腰的动作,用沉稳的语气质问“咕咚在哪里”,将角色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吉老师及时给予肯定与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四、教学评价丰富,强化学习动力

吉老师的课堂评价极具感染力与针对性。对朗读生动的学生,她称赞:“你的声音让老师都跟着紧张起来了,真是‘朗读小达人’!”;对积极思考的小组,她鼓励:“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像小侦探一样发现了故事的秘密!”此外,她还采用“星级评价”机制,通过累计“智慧星”“勇气星”等奖励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建议与改进方向

尽管本节课亮点突出,仍有优化空间:一是在生字书写指导中,可增加“易错笔画对比”环节,如“象”与“像”的区别,进一步规范书写;二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可提前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限制,避免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三是在拓展环节,可引入生活中的“盲目从众”案例(如排队跟风购物),帮助学生将道理迁移到实际生活,深化学习效果。

总体而言,吉老师执教的《咕咚》一课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灵动的课堂互动,为低段童话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她让学生在趣味阅读中习得知识,在思考探究中收获成长,充分展现了语文课堂的育人价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