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2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莉

      在统编教材里,生字主要以三种渠道呈现:识字单元的集中识字,课文单元的随文识字,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趣味识字”里的板块识字。生字呈现的渠道不同,所对应承担的学习任务也各不相同:集中识字,习得识字方法,以便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形成识字能力,实现自主识字;随文识字,为阅读理解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领悟文本内涵;语文园地里的板块识字,提供了更多元的识字路径,帮助学生感受识字乐趣,发展归类识字能力,最终指向生活运用。《姓氏歌》以集中识字呈现,识字方式呈“蒙学识字”样态。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尊重文本特质,体现识字方法的契合性不同的识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识字方法,且这种方法与文本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传统蒙学识字,主要借助经典蒙学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汉字文化的传承,是蒙学识字的一大任务。课上,我以传统蒙学的反复诵读为基本方法,在学生对“诸葛、东方”等理解困难处,我借助诸葛亮的图文故事讲解这一复姓的来源:诸葛源于古代的葛姓,因在秦朝时避难而改姓诸葛。诸葛亮的姓氏因此而来,代表着智慧与谋略。听过故事,学生很快联结到“司马”。在孩子们了解复姓的过程中,我巧妙渗透了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二、尊重学生特点,体现识字方法的灵活性学生识字生字是综合的、立体的,进入学生大脑的每一个汉字,都会成为一个“能量中心”。从这个“能量中心”,它们会联想到很多其他的汉字、词语、句子。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在变化中更加多元地感知汉字的特点。例如,“弓字旁”作为一个新偏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弓”和“张”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让学生不仅记住字形,还对其字义和“弓字旁”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摒弃简单口头讲解的方式,把这个知识做成了微课,充分体现了识字的灵活性。“大家知道‘张’为什么是弓字旁吗?”这个问题的抛出,孩子们的想象力开始爆棚。胃口被调成功,我适时播放微课讲解:在远古时代,科技和生产力都不发达,弓箭是人们重要的猎食工具。所以人们在造字时,很多字都与“弓”有关。“张”的最初意思是把弓拉开,如“张弓射箭”。班上几个姓张的孩子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主动组词、说话运用。锴同学突然举手,“老师,我读过一个故事中,有一个‘强’字也有弓字旁。”我及时给予表扬:“爱读书,善于积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婉茹、硕等同学的“生活识字库”被锴打开,弱、弦、弧等。“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弓字旁的字,当时我们的祖先造这些字时都是受到弓箭的启发。”我又顺势讲解了几个汉字故事:“强”是指强有力的弓,如杜甫的诗句——挽弓当挽强;“弱”与“强”的意思相对,两个点像羽毛,合起来是柔弱的意思,表示射出去的箭像羽毛一样轻飘飘的;“弦”是指系在弓箭两端,能发箭的绳状物;“弧”表示像弓箭一样弯曲的形状。这一板块学习活动,涵盖了新偏旁“弓字旁”的知识,帮助学生增强对“张”的字形识记和字义理解,以及对带有“弓字旁”汉字的归类识记等,让学生学的有趣而且有效。生字障碍突破后,学生的“能量中心”开启:你姓什么?我姓宋。什么宋?宝盖宋;我姓陈,双耳陈;我姓韩,韩国的韩;我姓杜,木土杜……孩子们从课上玩到了课下。智与趣若是组合、入心,背诵,创编都会水到渠成。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