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继续担任一年级(5)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在巩固上学期养成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管理:从习惯固化到能力提升
1. 常规管理迭代升级
将上学期的"星星积分"优化为"彩虹阶梯评价",增设"课前准备""同伴合作"等维度
实行"值日班长AB岗"制度,每日放学前进行2分钟班级小结,学生自主发现问题5类12项
设计"整理小达人"闯关赛,90%学生能在3分钟内完成书包、抽屉分类整理
2. 班级活动赋能成长
结合节气开展实践活动:清明"艾草香包"手工课、谷雨"种子观察日记"
首创"课间游戏创意大赛",学生自主设计"汉字跳房子"等安全游戏3种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课建立"心情晴雨表" 。
3. 特殊需求应对
为读写困难学生定制"甲骨文识字卡",联系资源教师进行感统训练
建立"小老师帮扶团",通过"你说我写"活动缩小学生间书写差距
二、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
1. 下册教材深度开发
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动物儿歌》《古对今》整合为"发现汉字之美"主题学习
随文识字创新:结合下册"字族文"特点制作"汉字树"思维导图(如"青"字族)
写话启蒙:用"绘画+一句话"形式完成《我多想...》创作,汇编成班级绘本
2. 阅读体系构建
实施"三阶阅读计划":晨读(童谣)、午阅(绘本)、暮省(亲子共读)
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人均阅读量达28本,较上学期提升40%
期末"角色扮演故事会"中,学生能完整复述《小猪唏哩呼噜》等章节书片段
3. 评价方式改革
推行"闯关式乐考":设置"汉字超市""朗读小主播"等情境化测评项目
建立"成长档案袋",收录写字本、录音故事等过程性材料
三、家校共育:从单向沟通到协同育人
1. 沟通模式优化
针对手机依赖问题,召开"家庭公约制定"专题家长会,回收有效方案23份
2. 教育资源整合
组建"家长智囊团",律师家长开展《儿童保护》微课堂
策划"职业体验日",邀请不同职业家长进班展示工作场景
3. 教育矛盾调解
成功干预2起家庭教育冲突案例,提供《非暴力沟通亲子对话范例》
建立"周末亲子任务单",设计"超市识字""菜市场数学"等生活化作业
四、问题反思与下学期计划
1. 现存不足
班级两极分化显现,需加强分层作业设计
家校沟通中仍存在"过度反馈"与"沉默家长"两极现象
2. 改进策略
暑期研发"汉字游戏盒",融入偏旁部首配对等差异化练习
建立家长资源库,按职业特长分组激活参与度
3. 发展目标
重点突破写话教学,设计"生活观察员"系列实践作业
申报区级小课题《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看着孩子们从需要系鞋带到能独立主持晨会,从拼读困难到流畅朗读,教育的美好正在这些细微的成长中绽放。新学期将继续做有心的观察者、有法的引导者,与孩子们共赴二年级的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