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满一个月。这一个月,是充满挑战与探索的一个月,更是收获成长与喜悦的一个月。作为新任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的双重工作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在家长们的理解支持下,我与孩子们共同努力,在班级常规管理和学生数学素养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令人欣喜的进步。
现将本学期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 聚焦常规养成,构建有序班风
良好的常规是班级稳定运行的基石。接手班级伊始,我便将建立清晰、可行的班级常规作为首要任务。
1. 明确规范,细致要求:结合学校规章制度和本班实际,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了简明易懂的课堂纪律、课间活动、路队管理、卫生值日、文明礼仪等规范细则。利用班会、晨会时间反复宣讲,确保人人知晓。
2. 强化训练,注重落实: 将常规要求融入日常点滴。例如:课堂上强调“倾听-思考-表达”的流程;路队训练要求“快、静、齐”;卫生习惯从个人书桌整洁到公共区域维护,手把手指导,日日检查反馈。通过口令、示范、小组竞赛等形式,让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及时反馈,正向激励:*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运用“表扬信”、“积分榜”、“今日之星”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并大力表扬在遵守常规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对暂时落后的孩子,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为主,保护其积极性。一个月来,班级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课前准备更充分了,课堂秩序更井然了,路队行进更整齐了,教室环境更整洁了,文明礼貌用语也更多了,一个积极向上、规范有序的班风正在逐步形成。
二、 深耕数学课堂,提升学科素养
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班主任身份更有利于将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学生成长紧密结合。我着力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素养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1.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趣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同时,狠抓数学学习习惯:规范书写格式、强调审题圈画关键词、鼓励大胆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验算的习惯。
2. 关注思维,鼓励表达:在教学中,减少机械训练,增加探究性、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路,组织小组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和思考的机会。通过“小老师”讲题、思维导图等方式,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分层指导,关注个体: 利用班主任熟悉学生情况的优势,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作业批改中更精准地实施分层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孩子提供拓展性任务;对基础薄弱的孩子加强个别辅导,利用课后时间查漏补缺,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个月来,可喜地看到:孩子们对数学课的热情更高了,主动举手发言的人次明显增多;作业的书写规范性和正确率有所提升;部分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开始尝试运用数学思维,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萌芽。
三、 协同家校沟通,共促学生成长
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我积极利用电话、微信、班级群、家长会(或线上沟通)等渠道,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点滴进步(尤其是常规和数学学习方面),也诚恳沟通需要共同努力的地方。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的进步保驾护航。
四、 反思与展望
一个月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繁杂与神圣。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个别学生的行为习惯仍需反复抓、抓反复;数学教学中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仍需探索;家校沟通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提升空间。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常抓不懈,深化细节管理,推动常规内化为自觉行为; 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数学阅读与实践活动,提升思维深度;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沟通渠道,提升沟通实效,争取家长更深入的参与和支持。
这一个月,是忙碌而充实的一个月,是学习与成长的一个月。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倍感欣慰,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用心陪伴,用爱浇灌,期待与我的学生们共同书写更加精彩的成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