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包红玲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生动有趣、充满知识性和哲理性的科普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经历,向学生介绍了不同动物尾巴的功能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能力,同时也蕴含着“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困难面前不气馁”的成长启示。本次教学基本达成了预设目标,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之处。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成功利用图片、视频或生动的语言导入,营造出森林或小壁虎生活的场景,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角色扮演(朗读或简单表演)环节,学生参与热情高,加深了对角色情感(小壁虎的焦急、失落、惊喜;其他动物的为难)的理解。
2.抓住主线,理清脉络紧扣“借尾巴”这一核心事件,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发展脉络(断尾—> 向谁借?—> 为什么没借到?—> 结果如何?),帮助学生清晰把握故事内容和结构。
3.聚焦科普,理解功能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不同功能(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通过图片观察、动作模仿、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科学知识。成功引出并解释了壁虎尾巴“再生”这一特殊能力,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
1.寓意挖掘的深度与方式对于“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这一核心寓意的挖掘可能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可能停留在“尾巴功能不同”的认知层面,未能自然、深刻地联系到自身成长中的“独特性”和“自我价值认同”。
2.科普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对“再生”现象的解释可能过于简单,未能满足部分求知欲强的学生。对其他动物尾巴功能的介绍也仅限于课文内容,拓展不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