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5-09-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婷婷

一、以 “联想游戏” 开启文本之门

导入环节设计巧妙,王老师选取桂花、松树、梅花三类学生熟知的事物,引导从“具体实物关联(桂花糕、摇桂花)” 到 “抽象品质提炼(坚韧不拔)”,再到 “文化意象链接(诗句、人物)”,逐步让学生感知“联想”的思维路径。接着王老师自然过渡到课题“丁香结”,通过 “花苞与盘花扣的关联” 设问,具象化阐释 “联想”概念,既解答了课题含义,又强化了学法认知,实现了“兴趣激发 — 思维启蒙 — 课题切入”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思考方向走进文本。

二、以 “任务串联” 落实学段目标

王老师的字词教学追求“精准落地”,对于生字“缀”,既强调“读得饱满”的读音要求,又通过范写明确“绞丝旁+四个又”的字形结构,再结合“缀满枝头”的图片具象化词义,达成“音、形、义”的深度融合;对于多音字“薄”,以“据意辨音”的追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于“伏案”“毫端 等词语,结合宗璞写作场景图进行情境解读,让字词学习与文本背景紧密相连。

文脉梳理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先以“文章除丁香结还写了什么 的问题,确立 “1-3 段写丁香花、4-6 段写丁香结” 的整体框架;再聚焦 1-3 段,以“寻找丁香花生长地点”为任务,提炼 “城里街旁、城外校园、斗室窗外” 三个核心场景并以板贴呈现。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既落实了“理清内容” 的基础目标,又为后续品析文本搭建了清晰的结构支架。

三、以“多维联想”解锁文本深度

词句品析中,王老师以“抓关键词句想开去”为路径,让文字“活”起来。分析城里街旁的丁香时,通过“探”“窥”等动词的拟人化解读,联想“调皮的孩童”,具象化丁香的“俏皮灵动”;解读斗室窗外的丁香时,围绕“檐前积雪”的比喻,引导结合“春日时节”“香气透窗”等信息及“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明确喻体所指,感受丁香的洁白繁茂。这种解读既立足文本,又激活认知,让词句分析不再空洞。

情感深化上,对于“春光与丁香的关联”,补充宗璞三十年人生坎坷资料,通过 “情境说话” 引导想象作者受挫时与丁香相伴的心境,最终领悟丁香花 “精神寄托与支柱”的深刻内涵。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