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反思
发布时间:2025-09-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云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的散文,老舍先生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画面之美和人情之美,同时培养他们的朗读、想象与表达能力。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和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为理解课文奠定情感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图片展示时间稍短,部分学生还未充分进入情境就进入了文本学习,今后可以适当延长情境铺垫时间。

  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和人情的段落,并用关键词概括。这一环节学生参与积极,但在概括语言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精炼,说明平时的语言训练还需加强。

  精读品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等比喻句,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同时,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韵律美。这里的不足是,我在讲解修辞时稍显主导,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偏少,今后可以多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品味。

  在情感体会方面,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自己置身草原的情景,并用几句话表达感受。部分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优美,但也有学生停留在简单描述,这提示我要在平时多开展类似的想象与写作训练。

  最后,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学生搜集蒙古族的民俗文化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加深了对课文中民族团结主题的理解。但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小组展示不够充分,今后可以将拓展环节安排得更从容。

  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基本达成了目标,但在情境创设的充分性、学生自主探究的深度以及时间分配上仍有提升空间。今后我会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给予他们更多思考、表达和感受的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舞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