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反思
发布时间:2025-09-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邹佳雾

《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花”的形象与作者的情感。
 1. 朗读贯穿始终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 抓住“意象”,由表及里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花”的核心意象,通过圈画“我是……”的句子,梳理花的多重身份(如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从而理解花象征着生命、希望与奉献。
3. 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在理解花的“奉献”精神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身边具有“花”一样品质的人或事物,将文本情感与学生的现实体验相结合,实现了情感的迁移与升华。
 
不足在于:1. 对语言的“品味”还不够深入
虽然抓住了关键意象,但对诗中精妙词语(如“坠”、“饮”)的推敲和赏析还略显仓促,学生对语言的细微之处感受不够深。
2.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足
整体教学流程还是偏“教师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的空间不够。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充分点燃。
3. 对作者背景的渗透欠缺
对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富含哲理”的风格特点介绍不足,没能为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背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