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反思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单友珍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我抓住“动客情”这条主线,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情境导入,降低理解难度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 “思乡” 情感较难共情,我以 “秋天的夜晚” 为切入点,播放风声、虫鸣的音频,展示梧桐叶落、灯火闪烁的图片,让学生先代入 “微凉、寂静” 的夜晚氛围。再结合 “你晚上想念家人时会做什么” 的小提问,自然过渡到诗人的心境,为理解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铺垫了情感基础。

多形式朗读,落实 “读诗” 目标课堂上设计了 “自由读(读准字音)— 指名读(正音节奏)— 配乐读(悟情感)— 拍手读(记诗句)” 的梯度朗读环节。尤其在指导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时,让学生模仿 “挑促织” 的动作,边读边做,既记住了 “挑” 的含义,也通过儿童的活泼场景,反衬出诗人的孤独,让情感体会更直观。

在解释 “客情” 时,我直接点明 “是诗人的思乡之情”,虽节省时间,但少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若能引导学生结合 “客” 字,再联系导入时 “想念家人” 的体验,让学生自己说出 “客情” 的含义,理解会更深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