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儿童团放哨歌》的教学,总体达到了预设目标,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歌曲的勇敢与坚定。回顾课堂,有以下几点思考:
成功之处在于情境的创设。我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讲述小哨兵的故事,将学生带入那个特殊的年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有力,孩子们在模仿小哨兵站岗、观察的动作中,很快掌握了节奏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分句模唱、小组竞赛等环节,有效地巩固了旋律,大部分学生能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但也发现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对“放哨”的实际意义和背后的责任感体验不够深刻。在歌曲情感处理上,我的引导可以更细致,比如通过对比强弱变化、启发他们想象小哨兵的心理活动,从而唱出更为丰富的层次感,而非仅仅声音响亮。
今后改进的方向:
一是可以设计简单的角色扮演,让孩子更深入地体会“责任”与“警惕”;
二是将音乐与历史教育更自然地融合,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讲解时代背景;
三是关注个体差异,对性格内向或音准稍弱的学生给予更多鼓励和个性化指导。
总而言之,这节课是一次有益的音乐与情感教育实践。我将继续探索如何让历史的回响通过音乐更好地触动孩子的心灵,让歌声不仅有节奏,更有情感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