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评课
本月聆听了一节尹老师执教的欣赏课《丝绸之路》,以下是听课感受:
本节课最开始的时候,尹老师以"张骞出使西域是否成功"的历史之问切入,巧妙化解"政治目的未达而文明交融永存"的辩证关系。当学生从历史跃入音乐世界,屏幕上的丝路地图随《丝绸之路》的旋律缓缓展开:驼队剪影在起伏的旋律中行进,箜篌与琵琶的对话重现胡商云集的长安。教师设计的"听辨乐器音色——联想丝路场景——创编肢体动作"三环节,让学生在"驼铃节奏拍打""丝绸飘动手势"的体验中,自然理解"音乐是流动的历史"。 这种"历史问题导入+音乐元素解析"的设计,暗合苏少版教案中"民族性即世界性"的理念。当学生发现小提琴曲《中国花鼓》里藏着京剧的西皮流水,《丝绸之路》的旋律中揉入波斯音阶,便悄然领悟:文明互鉴从未停止,民族音乐正是世界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