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一起来唱歌评课
发布时间:2025-09-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濮玉

本次听课课题为《一起来唱歌》,这是一节以歌唱教学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培养基础歌唱能力的音乐课。执教老师准确把握了苏少版教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效果显著。现将具体评课意见总结如下:


一、 主要亮点与成功之处(体现“三好”)


1. 情境创设好,激发了“想唱”的欲望。

   ·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画面或一段欢快的律动,巧妙地将学生带入“音乐派对”或“歌唱王国”的情境中,迅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课的师生问好歌或简单的发声练习,也充满了趣味性,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了“歌唱”的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了完美的铺垫。

2. 过程设计好,夯实了“会唱”的基础。

   · 教学环节清晰流畅,遵循了音乐学习的规律:聆听感受→节奏体验→旋律学唱→情感处理→表现创造。

   · 难点前置,化难为易: 教师能准确预判歌曲的难点(如附点节奏、大跳音程),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小游戏或节奏练习进行突破,例如通过“跑跑走”(X X X)等节奏模仿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核心节奏型,为准确演唱歌曲扫清了障碍。

   · 教学方法多样,寓教于乐: 综合运用了聆听范唱、旋律模唱、图形谱辅助、柯尔文手势、接龙演唱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避免了单一跟唱的枯燥,使学唱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3. 师生互动好,营造了“乐唱”的氛围。

   ·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富有感染力,始终以鼓励的眼神和话语面对学生。课堂中,教师能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个别提问、小组展示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整个课堂民主、平等、和谐,学生敢于演唱、乐于表现,脸上洋溢着歌唱的快乐。


二、 值得商榷与优化之处(追求“三更”)


1. 音乐本体的挖掘可更深入。

   · 在注重歌唱氛围的同时,可以对歌曲的音乐元素进行更细致的引导。例如,在处理歌曲情绪时,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变化与音乐情绪的关系?(如:这一句是上行旋律,像爬山坡,我们的声音应该越来越响亮,表达开心的情绪)。让学生的演唱不仅仅是“唱会歌”,更是“唱好歌”,提升音乐表现力。

2. 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可更充分。

   · 本节课在歌曲处理环节,多以教师引导为主。可以适当放手,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例如,在学会歌曲后,可以提问:“除了课本上的动作,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首欢快的歌曲?”“你认为哪一句最能表达快乐的心情?我们应该怎么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编创或讨论,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3. 评价的维度与方式可更丰富。

   · 课堂评价多以“唱得真棒!”“声音真响亮!”等整体性评价为主。可以设计更具体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例如,从“音准、节奏、表情、情感”等维度进行评价:“你觉得你们组在节奏整齐方面做得怎么样?”“他的演唱让你感受到了快乐吗?”这样可以使评价更具指导性,促进学生反思与进步。


三、 总体建议与展望


总而言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歌唱入门课,目标明确,过程扎实,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执教老师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


核心建议: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在 “深度” 和 “广度” 上再做文章。


· 深度上,引导学生在“乐唱”的基础上,走向“慧唱”,更深层地理解音乐,更富表现力地演绎歌曲。

· 广度上,将歌唱教学与音乐鉴赏、基础知识、创作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乐园。


本节课完美地诠释了“一起来唱歌”的主题,师生共同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之中。相信在这样课程的熏陶下,孩子们一定能成为热爱歌唱、热爱生活的“快乐音乐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