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与目标达成度
本节课以童话情境“浪浪山小妖怪”为载体,紧扣“团结协作”主题,设计“纸桥搭建”合作游戏。目标明确指向二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符合该年龄段学生喜欢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活动中,学生通过分组扮演“小妖怪工程队”,共同完成纸桥制作任务,目标设定清晰且有效落地。
二、情境创设与兴趣激发
“浪浪山小妖怪”的情境充满童趣,瞬间点燃学生参与热情。教师通过讲述小妖怪们需要合作搭桥渡过“彩虹河”的故事背景,自然引出任务,使游戏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学生沉浸于角色中,主动为团队出谋划策,情境驱动效果显著。
三、合作任务设计与实施亮点
1. 分工协作层次分明:任务要求小组内部分工(如设计员、折叠员、拼接员、测试员),让每个孩子找到定位,体会到个人贡献对团队成果的重要性。
2. 材料简单但挑战性强:仅用纸张作为材料,低成本却蕴含大智慧。学生需共同讨论结构设计、不断调整方案,在实践中学会倾听、协商、互帮互助。
3. 问题解决促进深度合作:当纸桥承重不足时,组员们集体思考加固方法,如折叠三角形支撑、组合多层结构等,自然生成“共克难题”的协作体验。
四、学生表现与协作能力发展
观察可见,学生从最初争抢分工到后期主动互补(如手巧的孩子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伴),冲突化解能力提升。分享环节,学生用“我们一起想出了好办法”“他的主意帮了大忙”等语言,展现出对团队价值的认同,协作意识内化于言行。
五、教师引导与评价机制
教师以“浪浪山长老”角色巡回指导,用启发式提问(如“怎样让桥墩更稳?”“如果只有一个人能完成吗?”)推动合作深化。评价注重过程性,通过“最佳创意合作奖”“最默契团队奖”等多元奖项,强化正向激励。
六、改进建议
1. 可增加“跨组互助”环节,如允许小组间交换经验,进一步拓展协作广度;
2. 对合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意见分歧)可设置微型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方法。
七、总结
本节课以纸为媒,以情境为帆,成功将“团结协作”抽象目标转化为具象的团队行动。学生不仅在游戏中收获快乐,更在亲身体验中建立起“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为一二年级班级凝聚力建设奠定了生动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