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赵老师上的班队课,我收获了很多
一、亮点
1. 主题鲜明,富有童趣与时代感: 巧妙地借用热门动画《浪浪山的小妖怪》元素,创设了“浪浪山小妖怪联盟”这一生动情境,极大地激发了二年级学生的参与兴趣。将小队建设比作“小妖怪”的联盟与闯关,符合该年龄段学生喜好幻想、乐于冒险的心理特点,使德育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渗透。
2. 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活动目标明确具体,直指“小队归属感”和“合作意识、凝聚力”这两个二年级小队建设初期的核心需求。目标设定基于对学生前期活动状况(“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深入分析,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和活动的针对性。
3. 学生主体,实践体验突出: 整节课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从小队亮相的自主展示,到游戏环节的全员参与、策略商讨、实践操作、反思交流,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真实的合作情境中学习合作。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二、 建议与思考
1. 关注个体差异与过程评价: 在小组合作游戏中,可能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或被边缘化的情况。教师可考虑在活动过程中或总结时,不仅评价小队整体表现,也可适时关注并表扬在合作中表现出倾听、鼓励、协助等良好品质的个体,引导全体成员意识到每个人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2. 深化反思环节的引导: 游戏后的交流环节是价值生成的关键。教师可以准备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不仅思考“怎么做才能成功”(方法策略),更能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在班级、小队里,哪些时候也需要这样的合作?”(迁移应用),从而将游戏中的体验与日常学习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总体评价:
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低年级班队活动课。它理念先进,设计精巧,实施流畅,趣味性与教育性兼备。教师赵欣语准确把握了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创设生动情境、组织有效活动、引导深度反思,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归属感,切实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协作能力,为班级小队建设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节具有示范意义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优秀班队活动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