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9-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恬

9月评课——评《丁香结》第一课时

        王老师的这节《丁香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当,教学流程清晰,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一节扎实而富有韵味的散文教学课。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一、目标定位精准,双线并行有度

        王老师深刻把握了散文教学的文体特点与本单元的“自然之美与生命感悟”的人文主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明确,涵盖了从字词基础、文脉梳理到语言品味、方法学习的完整链条。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巧妙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双线并行:一方面,扎实落实生字新词的教学,如对“缀”“薄”等字的音形义辨析,夯实了语文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寻觅丁香花特点”“由词语想开去”等任务,引导学生感受丁香花的形象美与意境美,为第二课时深入探讨“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与人生哲理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与前瞻性。

        二、任务驱动课堂,学生主体凸显

        整堂课以“学习任务”贯穿始终,结构清晰,环环相扣。从“激趣导入”到“理清文脉”,再到“品味丁香”,最后“创设情境”,每一个教学板块都对应明确的学生活动,如指名读、默读批注、交流分享等。王老师将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圈画词句、书写感受、合作交流中亲历学习过程。特别是在“品味丁香”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城里街旁”到“斗室窗外”,由浅入深地品析丁香花的色、形、味,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开去”,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自主建构。

        三、聚焦语言品味,初建读写桥梁

        散文教学的核心在于语言的品味与内化。王老师对此有敏锐的洞察,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引导学生品味“星星般”“缀满”“窥”等词语的精妙,并通过联想、比较、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同时,本节课并未止步于赏析,更注重学以致用。课堂尾声的“创设情境”讨论及课后“写一种熟知的花”的作业设计,直接呼应了本课“学习多角度描写事物”和“写出自己独特感受”的目标,初步搭建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桥梁,实现了输入到输出的迁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这是一节目标明确、过程扎实、学生受益的优质课。若能在此基础上,未来在引导学生“想开去”时,更深入地勾连作者生平与文化意象,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